婦科疾病

夏季月經不調 應用艾灸食療

盛夏, 空調已成為生活裡少不了的消暑工具, 人們整天泡在空調環境中, 上班有空調, 下班回家開空調, 甚至在外面逛街、吃飯都有空調。 一段時間後, 不少女性會突然發現自己月經紊亂而且腹痛難耐, 特別是經常在冷氣充足的辦公室裡一待就是一天的白領麗人。 這是為什麼呢?

尋因:

陽氣受損, 胞宮虛冷

歷代養生家都提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夏季人體陽氣向外升發, 毛孔張開, 這時如果被冷氣侵襲是最容易受寒, 損傷陽氣的。 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季很少感冒, 到了夏季感冒反而頻頻發生;有些人患上了關節疼痛;還有一部分人經常被腹瀉折騰得精疲力盡……這些往往都和人們長期處在涼爽的空調環境裡有很大關係。

陽氣弱了, 不能溫運氣血, 體內的氣血凝聚於下, 頭部失去充足的氣血就會感覺頭暈目眩;腹部失去了陽氣溫煦, 胞宮血脈虛寒,

就使得血行遲滯, 從而造成月經遲遲不來, 或者經量變少, 這都是姐妹們經常遭遇的月經不調的煩惱。

此外, 陽氣不足還會引起令人不堪忍受的痛經。 這是因為陽氣虛弱, 溫煦不夠, 可致沖任虛寒胞宮虛冷, “冷則凝, 寒則滯”。 陽氣就如同體內的太陽, 豔陽高照, 全身都是暖融融的, 若體內的太陽被陰雨所蔽, 體內必定寒意頓生, 身體內寒氣重致使氣血凝滯。 不通則痛, 痛經就會不請自來。

所以提醒女性, 夏季一定要注意保養好身體裡的陽氣, 在空調環境裡不要穿吊帶衫、露臍裝、超短裙, 最好穿長衣長褲, 或在辦公室備一件小外套、披肩, 避免腹背、腿部受寒。 平時多注意鍛煉, 以促進氣血循環。

月經不調, 艾灸食療幫忙

1、艾灸療法

因為受寒而出現月經不調, 該怎麼樣來調順呢?

首先要推薦的就是簡單實用的艾灸法。 選取中極穴、關元穴、歸來穴。 (中極穴位於下腹部, 肚臍下4寸。 關元穴屬任脈穴。 在下腹部, 前正中線上, 當臍中下3寸。 歸來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 當臍中下4寸, 距前正中線2寸。 )

中極穴:如果拿一幅人體解剖圖來看的話, 人體從頭到腳的中點就在中極穴, 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的“人中”。 任脈氣血在此達到了天部中的最高點, 如同人體之氣的生髮之源。 這裡是人體元氣藏聚的地方, 女子胞宮、男子精室都在這裡。 所以, 中極穴對於調理內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 如女性月經不暢、痛經等都可以找它。

關元穴:它為精血之室、元氣之所, 是人生命的根本所在,

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

歸來穴:位於下焦, 有調理氣機、納氣歸元、行氣止痛、溫經散寒、升陽舉陷之功。 歸來以升清為主, 關元以固攝為要, 相互為用, 升陽舉陷。

艾灸刺激以上三個穴位, 溫通經脈、祛寒除濕、溫補腎陽、行氣活血之功相得益彰。 艾灸時仰臥, 將艾條一端點燃, 懸于施灸穴位上, 每次施灸約15~20分鐘, 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天施灸一次, 灸7天后隔一天再灸。 艾灸法簡單有效, 貴在堅持。

2、調經食療

在艾灸的同時, 也可以配合食療法以獲取更好的療效。

【艾薑粥】

材料:幹艾葉15克(鮮品30克), 生薑10克, 粳米50克, 紅糖適量。

烹製:生薑、艾葉煎取濃汁去渣, 與粳米、紅糖加水煮為稠粥。 月經過後3日食用, 月經來前3日停止食用。

每日2次, 早晚溫服。

功效:溫經止血, 散寒止痛。 適用于婦女虛寒性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 如屬陰虛血熱者則不宜食用。

【豆豉羊肉湯】

材料:生薑15克, 豆豉5克, 羊肉100克, 食鹽適量。

烹製:將上述3味同放砂鍋中, 煮至羊肉爛熟, 加鹽適量。 吃羊肉喝湯。 月經前10天, 每天1次, 連吃3~5天。

功效:可溫經散寒, 適用於血寒性月經後期。

【痛經茶】

材料:香附、烏藥、延胡各10g, 肉桂3g。

烹製:上述4味共同研碎末後, 用沸水沖泡。 可代茶飲, 每日1劑, 連喝3~5天。

功效:可溫經理氣止痛, 適用於月經前或經行時腹部隱痛、有脹滿感或時感腹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