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拍打治病20招,每一招都是精華

1、拍打整個頭部, 重點是百會穴

    拍打頭部主要對頭疼、頭暈、發麻、小腦萎縮、記憶力減退、腦血栓後遺症有顯著作用。

    拍打百會穴主要針對高血壓、失眠,

同時對頸椎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根據每個人的個體病情不同, 感受也有所不同, 表現情況有頭脹、頭悶、深度有痛點等, 氣血暢通後不適感會自然消失。

 

2、拍打整個面部, 重點是眼睛

    拍打面部可舒展皺紋、祛斑、活膚、增強皮質彈性, 起到美容作用。 拍打眼部主要是緩解疲勞, 輔助治療近視眼, 如果能堅持每天15分鐘的自行拍打, 一個月下來能減輕100度。

 

3、拍打囟門及前額

    拍打囟門可治療感冒發燒、過敏性鼻炎、鼻塞, 及因感冒引起的頭疼等症狀, 輕者幾十下, 重者上百下就可暢通。 拍打前額時有針刺的感覺, 等拍到有溫熱感時, 不適現象即可消失。

 

4、揉按脖頸, 輕擊頸椎

    脖頸這個部位經絡、動脈靜脈都很豐富, 揉按這裡會促進頭部的血液迴圈,

對落枕、扭傷、淋巴上火、嗓子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輕輕拍打頸椎可緩解頸椎增生、鈣化, 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噁心和脖頸僵直等症狀。 經常用雙手揉脖頸是最好的護理方法, 可使大腦氣血充足暢通, 延緩衰老。

5、拍打中府穴

    拍打中府穴對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有明顯效果, 每天堅持自己拍打20分鐘, 一個月的時間基本可以停止用藥, 繼續堅持就會痊癒。

    拍打中府穴對咽炎、口腔潰瘍等治癒率也很高。 衝擊力能穿越心包、肝膽乃至整個胸腔, 是輔助調理內臟的最佳選擇。

    拍打中府穴時會出現胸悶、肺部痛、氣脹、難受的感覺。 堅持拍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

 

6、拍打胳膊

    拍打胳膊主要緩解肩臂酸、麻、脹痛、筋膜結節、無力或頸椎引起的血液不暢通等症狀, 對因類風濕引起的手腕、手指腫痛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拍打過後會感覺很累、無力, 有腫痛或出痧的現象。

 

7、拍打雙肋

    拍打肝膽區域和脾臟、胰臟, 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雙手用掌或拳拍打腋下兩肋,

左手是脾、胰, 右手是肝膽, 中間是胃, 對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腫、肝氣滯和膽囊炎、小型膽結石、息肉、糖尿病、脾虛、各種胃疼、胃脹、胃氣滯、脾胃不和等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拍打此部位有以下反應:肝部很不舒服、疼、煩躁、難受、脹等現象, 胃部有胃疼、胃脹、揪心的感覺, 兩側同時拍打有說不出的滋味。 當拍到內外發熱時, 以上不適感消失後, 就會感覺到全身輕鬆。

 

8、拍打胃部

    拍打胃部是針對那些沒有其他疾病, 只有胃不適的人群, 如:胃疼、胃酸、胃脹、胃粘膜脫落、胃痙攣、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先進行揉按, 再輕輕拍打, 開始時有些患者不能觸摸, 胃部很僵硬;慢慢緩解後再進行拍打。 胃病很頑固, 需要長時間堅持拍打才能治癒。 有胃病的人要配合拍打腹部,

拍打後腸胃會感覺很舒服, 對於胃病嚴重的人拍打時感覺很難受, 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感覺, 胃氣滯的人主要表現在排氣、打嗝, 拍打到溫熱和輕鬆即可。

 

9、拍打腹部

    拍打腹部首先是有減肥作用, 可促進大小腸蠕動, 解決便秘, 腸結及不孕不育症和小型子宮肌瘤等疾病, 以上疾病均因氣滯血瘀造成, 直至拍打到整個腹腔疼痛消失, 有溫熱感即可。

10、拍打腹股溝

    腹股溝有貫通上肢下肢、主要動靜脈和淋巴主幹道的作用, 所以經常拍打此處可以促進腹部和下肢的血液迴圈, 尤其是對治癒股骨頭壞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1、拍打環跳穴

    刺激環跳穴主要是促進血液迴圈, 輔助調理腰疼、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腿部酸痛、脹麻、寒涼等不適症狀,

此部位對於治療股骨頭壞死有顯著療效。

 

12、拍打腎區

    拍打腎區主要是對有腎病的人群, 腎炎、腎囊腫、腎盂腎炎、尿頻、腎衰竭、腎功能減退、腰酸、腰痛、身體無力、失眠、耳聾等。 初拍腎區時會出現酸、麻、悶、痛的感覺, 總之因人而異, 各有不同的感受, 從輕到重循序漸進, 直至疼痛消失。

 

13、拍打尾椎

    拍打尾椎是因為此處曾經受到傷害, 最初拍打時會感覺裡面是空的, 沒有痛覺, 等到血液充滿時才感覺很痛, 對便秘、痔瘡有明顯療效。

 

14、拍打膝關節

    拍打膝關節主要是對關節炎、膝蓋疼、關節涼、酸、抽筋、靜脈曲張、骨刺、因氣血不暢引起的腿部煩亂、無法入睡效果很好, 拍打後少數人會出現黑痧。

15、拍打大椎穴

    拍打大椎穴對咳嗽、嗓子痛、小兒驚風、頸椎、感冒有很好的療效。

 

16、拍打肩部

    拍打肩部主要治療五十肩、肩周炎、肩肌鈣化、肩酸痛、抬舉困難、受涼、落枕等。拍打肩周時間要長一些,由痛到不痛,由溫熱到肩胛骨、前肩都熱透為止。

                 

17、拍打後背

    拍打後背主要治療背部僵硬、沉重、強直,對長期勞作受涼,及背部氣血不暢通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18、拍打脊柱

    脊柱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要部分,保護脊柱很重要,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和脊柱相關。拍打脊柱對強直、彎曲、增生、脫臼、鈣化、增強脊髓生長效果極佳。

19、拍手

    拍手能促進手部微循環,對於手指麻木、手指關節痛、手掌內脫皮等有很好療效。同時調理內臟,舒緩內臟壓力。

 

20、跺腳

    借用地面衝擊腳底板震動整條腿部,使寒冷、麻木、抽筋、走路困難等腿部疾病一掃而光,還能促進內臟氣血循環。

 

每天半小時,健康到永遠。

 

 

 

   拍打為何會拍出氣味?

   重病患者,尤其是長期服藥、輸液患者,在被拍打過程中會散發出各種異味,包括各種藥味、農藥味、化工產品味等。拍打期間排出的大小便、汗液都比平時氣味更大,這是排毒現象,也是“氣沖病灶”現象,俗稱好轉反應,說明體內病毒和藥毒都在被拍出,是療效顯示,此時更應加緊拍打拉筋。

 

如何尋找拍打部位?

一、通用部位

    任何病都離不開人體12條正經及任督二脈的瘀堵,那麼打通這14條經絡就可以治療任何病。通用部位就是常用的重點拍打部位它們基本覆蓋了全身12條正經和任督二脈,是無論什麼病都可先拍打的部位,所以拍打通用部位其實是一種對全身經絡的“地毯式轟炸”。這四個通用部位是:肘關節膝關節、手、腳,左右各一側共八個部位。

 

    既然叫通用部位,就意味著無論何病拍打通用部位都管用,其他部位可根據病情在通用部位基礎上增加。但無論何病,還是全面拍打療效更好,即拍打部位越多越好。但也不是撒胡椒麵,而是先點後面,即先把一個部位拍透了,再轉移到其他部位。

 

拍打要點:

   拍打肘、膝關節時,須將其前後左右全拍透;

拍打手背時,最好將一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用另一隻手掌拍打手背和手指;

   拍打腳時,需將腳踝內外側、腳背、腳底都拍透。

 

二、相關部位

   在拍打通用部位基礎上,各人可根據各自不同病情進一步尋找自己的拍打重點,即相關部位。請注意:所有拍打如能配合拉筋療效更佳。相關部位大致按照病灶及經絡學確定:

 

    1. 頭部、五官科疾病:如耳聾、耳鳴、重聽、各種眼病、面癱、頭痛、頭暈、感冒、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後遺症、抑鬱症、失眠等等,皆可拍打頭部和面部,頭部包括頭頂、頭側、前頭、後頭等。

 

    2.頸椎、四肢、關節上的各類痛症,原則上哪裡有病就拍哪裡,無論西醫給你貼的病名是什麼,如頸椎病、關節炎、類風濕、痛風、積水、老年變形性退化等等,皆可長時間拍打患處。力氣不夠可請人拍打。因為這些部位遠離臟腑,大力拍打都是安全的,只要忍住痛就有效果。

 

    3.各類心腦血管病、中風偏癱後遺症、肺病、乳腺疾病、哮喘甲狀腺疾病患者,要多抽打手臂及腕關節內側、腋窩、鎖骨及其周圍和大小腿全部;乳腺腫塊如果不是惡性腫瘤,可直接拍打患處,即使雞蛋這麼大的腫瘤也可拍。

 

    4.各類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痛經等)、男科病(如前列腺類疾病、陽痿、早洩等)、生殖和泌尿系統疾病,可多拍大腿根部(這是毒素沉澱較多的部位,也是經絡、血管、神經、淋巴集中區域)、大腿內側、小腹、小腿兩側。

 

    5.陳年舊傷,如跌打損傷、運動傷、車禍傷等等,可拍打病灶如傷痕處、手術縫合處,這就是“調傷”;因為有舊傷,所以力度可自行掌握,唯拍打時間要長,每處拍20分鐘以上最好。

 

    6.各類癢症,可直接拍打患處、肘關節內側(含曲池穴)、膝關節內側上方(含血海穴)、站立拍打兩側大腿(含風市穴,即手下垂中指貼大腿處)。

 

    7.糖尿病、痔瘡、便秘、肥胖病、腸胃病及幾乎所有慢性臟腑病患者,如肝病、腎病、脾病等等,可長時間大力拍打小腹、大小腿內外側、大腿根、肥胖區。這些部位可用拳頭拍打,大腿根可用手做刀狀砍,這樣滲透力強,聲音小。

 

    8.各類急性病,可直接拍打相關穴位、經絡,可直接參照針灸取穴方法如急性胃痛、胃脹可拍打足三裡;急性心臟病及任何暈厥症狀皆可拍內關肘部內側;感冒發燒可拍打頭頂、大椎、肘內側;酒醉可拍打肘部等等。

 

    以上通用部位和相關部位的組合並非完美,僅供參考。因為所有病都是複合病,即很多病會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現,所以要想取得好療效,原則上所有重大疾病都應該進行“地毯式轟炸”,即拍打全身,包括通用部位、頭部四肢、腋窩、大腿根、身體軀幹都必須拍打。

 

如何掌握拍打時間和頻率?

    拍打時間和頻率沒有絕對標準,因人的性別、年齡、病況不同,不可能統一標準,只能由各人自己根據需要求定奪,這正是中醫的美妙之處。

 

拍打時間和頻率的總原則

   1.人無論有病沒病,出痧與否,都可每天拍打。

 

   2.長時間持續拍打比分幾次拍打療效更好。每個部位拍打時間越長越好,拍打得越透越好,不可淺嘗輒止;若時間充足,最好每個部位拍打一小時以上;若時間不夠,可一天只拍一個部位。

 

   3.只要情況允許,可隨時隨地拍打。一年四季、每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打。

 

供參考的拍打時間和頻率

   1.對於病患者,一日三拍比一日三餐更重要,因為打通經絡就是大補;

 

   2.身體健康者,單純保健,可從頭到腳按順序拍打全身,每處拍1~5分鐘,多次不限;

 

   3. 亞健康者,可在通用部位和病灶處拍打,每處拍5~30分鐘。多次不限

 

   4.四肢有明顯病灶者,可重點拍打通用部位和病灶處半小時以上如膝蓋痛、肩周炎、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拍打次數不限;

 

   5.重病患者,如肩不能舉、腿不能走,或被醫院診斷為牛皮癬、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患者,每個通用部位可拍打一小時以上,每天1~ 3次,待病情緩解後再酌情減少拍打時間。對各種關節痛,如肩周、膝蓋等請力氣大者拍打療效更好。

 

   6. 重病患者拍打會反復並多次出痧,一般人拍打幾次後再拍打便不易出痧但仍應定期拍打。無論出痧與否,只要拍打就會疏通經絡有保健和治療功效。

 

拍打順序

    作為普通養生保健,一般從上往下拍打,順序如下:

     1.拍頭部:先拍頭頂,次拍頭兩側,再拍前後頭,後頸部;用雙手、單手拍都可,拍後頸部用單手更方便,拍時可感到腳底發麻

 

    2.拍雙肩: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肩的前部、外部、上部後部都要拍到;

 

    3.拍兩臂胳肢窩及兩脅內側

 

    4.拍雙肘關節內側,其範圍應包括內側的肺經、心包經、大腸經;再拍外側;

 

    5.拍雙手手背,一隻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另一隻手用力拍打,然後互換;

 

    6.拍打兩胯(含胯關節及周邊部位);再拍大腿兩側,可雙手一起先拍一邊大腿,再拍另一邊大腿;

 

    7.用拳頭拍打腹部,再拍打雙側腹股溝(大腿根),可手拍,也可用手做刀狀砍,也可用拳頭拍打。

 

    8.拍打雙膝,雙手先拍雙膝正面,可用整個手掌包住膝蓋拍,其次用雙手一起拍膝蓋外側,再換另一邊拍;最後拍膝後的膕窩。可坐著將腿伸開拍,也可站立彎腰,用雙手一起拍打雙膝後的膕窩。各類膝蓋和腿的毛病,無論其病名如何千變萬化,只要有腿痛、腿麻、腿脹等症狀,均可如此拍打,尤其準備做手術的可以因此免做手術。配合拉筋療效會更快。

 

    9.拍打雙腳的所有部位:包括腳背、腳底、腳內外踝。

 

拍打的注意事項

    1.拍打時應避風寒

拍打時不可用電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新病。非用空調不可也必須用最小風力,升高溫度,至少在26度以上

    2.拍打後要喝水補充水分

拍打前後飲用薑棗茶最好,也可飲熱水,可適當補充消耗的水分,防止頭暈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3.拍打後洗浴

    如果在天氣涼、出汗不多時,最好當天不洗澡,因為拍打拉筋後氣血正在體內自動加強迴圈調解,外界最好不要不加干預。但如果有溫泉或熱水泡浴則可,因為泡浴是全方位溫暖肌膚,可加強掉血循環,加速退痧。但淋浴則不提倡。如果天熱出汗多,又在睡覺前,可在拍打拉筋半小時後方可淋浴,如果不在睡覺前,起碼在一小時後淋浴,切忌用涼水,少用化學洗浴液。

    4.皮膚病拍打方法

    銀屑病類皮膚病(牛皮癬)、紅疹類皮膚病、各種癢症須長時間重拍打才有效,銀屑病需要將患處拍破並滲出血和體液,直到其結痂並長出新皮膚方可自愈。

    5.臟腑及其病變處不可大力拍打

腰腎部、臟腑病變處、癌變頭號部位不可大力拍打。其實通用部位之經絡直通臟腑,故拍打通用部位就可治療臟腑疾病;有些患者長期堅持拍打通用部位就治好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

拍打的禁忌

   1.容易出血的疾病不能拍打,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禁。

   2.女性妊娠期禁。

   3.皮膚外傷或有明顯潰爛者禁。

   4.昏迷、急性創傷、嚴重感染部位、新發生的骨折處禁。

   5.原因不明的腫塊及惡性腫瘤部位禁。

   6.醫生明確規定不可拍打的病症禁。

15、拍打大椎穴

    拍打大椎穴對咳嗽、嗓子痛、小兒驚風、頸椎、感冒有很好的療效。

 

16、拍打肩部

    拍打肩部主要治療五十肩、肩周炎、肩肌鈣化、肩酸痛、抬舉困難、受涼、落枕等。拍打肩周時間要長一些,由痛到不痛,由溫熱到肩胛骨、前肩都熱透為止。

                 

17、拍打後背

    拍打後背主要治療背部僵硬、沉重、強直,對長期勞作受涼,及背部氣血不暢通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18、拍打脊柱

    脊柱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重要部分,保護脊柱很重要,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和脊柱相關。拍打脊柱對強直、彎曲、增生、脫臼、鈣化、增強脊髓生長效果極佳。

19、拍手

    拍手能促進手部微循環,對於手指麻木、手指關節痛、手掌內脫皮等有很好療效。同時調理內臟,舒緩內臟壓力。

 

20、跺腳

    借用地面衝擊腳底板震動整條腿部,使寒冷、麻木、抽筋、走路困難等腿部疾病一掃而光,還能促進內臟氣血循環。

 

每天半小時,健康到永遠。

 

 

 

   拍打為何會拍出氣味?

   重病患者,尤其是長期服藥、輸液患者,在被拍打過程中會散發出各種異味,包括各種藥味、農藥味、化工產品味等。拍打期間排出的大小便、汗液都比平時氣味更大,這是排毒現象,也是“氣沖病灶”現象,俗稱好轉反應,說明體內病毒和藥毒都在被拍出,是療效顯示,此時更應加緊拍打拉筋。

 

如何尋找拍打部位?

一、通用部位

    任何病都離不開人體12條正經及任督二脈的瘀堵,那麼打通這14條經絡就可以治療任何病。通用部位就是常用的重點拍打部位它們基本覆蓋了全身12條正經和任督二脈,是無論什麼病都可先拍打的部位,所以拍打通用部位其實是一種對全身經絡的“地毯式轟炸”。這四個通用部位是:肘關節膝關節、手、腳,左右各一側共八個部位。

 

    既然叫通用部位,就意味著無論何病拍打通用部位都管用,其他部位可根據病情在通用部位基礎上增加。但無論何病,還是全面拍打療效更好,即拍打部位越多越好。但也不是撒胡椒麵,而是先點後面,即先把一個部位拍透了,再轉移到其他部位。

 

拍打要點:

   拍打肘、膝關節時,須將其前後左右全拍透;

拍打手背時,最好將一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用另一隻手掌拍打手背和手指;

   拍打腳時,需將腳踝內外側、腳背、腳底都拍透。

 

二、相關部位

   在拍打通用部位基礎上,各人可根據各自不同病情進一步尋找自己的拍打重點,即相關部位。請注意:所有拍打如能配合拉筋療效更佳。相關部位大致按照病灶及經絡學確定:

 

    1. 頭部、五官科疾病:如耳聾、耳鳴、重聽、各種眼病、面癱、頭痛、頭暈、感冒、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後遺症、抑鬱症、失眠等等,皆可拍打頭部和面部,頭部包括頭頂、頭側、前頭、後頭等。

 

    2.頸椎、四肢、關節上的各類痛症,原則上哪裡有病就拍哪裡,無論西醫給你貼的病名是什麼,如頸椎病、關節炎、類風濕、痛風、積水、老年變形性退化等等,皆可長時間拍打患處。力氣不夠可請人拍打。因為這些部位遠離臟腑,大力拍打都是安全的,只要忍住痛就有效果。

 

    3.各類心腦血管病、中風偏癱後遺症、肺病、乳腺疾病、哮喘甲狀腺疾病患者,要多抽打手臂及腕關節內側、腋窩、鎖骨及其周圍和大小腿全部;乳腺腫塊如果不是惡性腫瘤,可直接拍打患處,即使雞蛋這麼大的腫瘤也可拍。

 

    4.各類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痛經等)、男科病(如前列腺類疾病、陽痿、早洩等)、生殖和泌尿系統疾病,可多拍大腿根部(這是毒素沉澱較多的部位,也是經絡、血管、神經、淋巴集中區域)、大腿內側、小腹、小腿兩側。

 

    5.陳年舊傷,如跌打損傷、運動傷、車禍傷等等,可拍打病灶如傷痕處、手術縫合處,這就是“調傷”;因為有舊傷,所以力度可自行掌握,唯拍打時間要長,每處拍20分鐘以上最好。

 

    6.各類癢症,可直接拍打患處、肘關節內側(含曲池穴)、膝關節內側上方(含血海穴)、站立拍打兩側大腿(含風市穴,即手下垂中指貼大腿處)。

 

    7.糖尿病、痔瘡、便秘、肥胖病、腸胃病及幾乎所有慢性臟腑病患者,如肝病、腎病、脾病等等,可長時間大力拍打小腹、大小腿內外側、大腿根、肥胖區。這些部位可用拳頭拍打,大腿根可用手做刀狀砍,這樣滲透力強,聲音小。

 

    8.各類急性病,可直接拍打相關穴位、經絡,可直接參照針灸取穴方法如急性胃痛、胃脹可拍打足三裡;急性心臟病及任何暈厥症狀皆可拍內關肘部內側;感冒發燒可拍打頭頂、大椎、肘內側;酒醉可拍打肘部等等。

 

    以上通用部位和相關部位的組合並非完美,僅供參考。因為所有病都是複合病,即很多病會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現,所以要想取得好療效,原則上所有重大疾病都應該進行“地毯式轟炸”,即拍打全身,包括通用部位、頭部四肢、腋窩、大腿根、身體軀幹都必須拍打。

 

如何掌握拍打時間和頻率?

    拍打時間和頻率沒有絕對標準,因人的性別、年齡、病況不同,不可能統一標準,只能由各人自己根據需要求定奪,這正是中醫的美妙之處。

 

拍打時間和頻率的總原則

   1.人無論有病沒病,出痧與否,都可每天拍打。

 

   2.長時間持續拍打比分幾次拍打療效更好。每個部位拍打時間越長越好,拍打得越透越好,不可淺嘗輒止;若時間充足,最好每個部位拍打一小時以上;若時間不夠,可一天只拍一個部位。

 

   3.只要情況允許,可隨時隨地拍打。一年四季、每天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拍打。

 

供參考的拍打時間和頻率

   1.對於病患者,一日三拍比一日三餐更重要,因為打通經絡就是大補;

 

   2.身體健康者,單純保健,可從頭到腳按順序拍打全身,每處拍1~5分鐘,多次不限;

 

   3. 亞健康者,可在通用部位和病灶處拍打,每處拍5~30分鐘。多次不限

 

   4.四肢有明顯病灶者,可重點拍打通用部位和病灶處半小時以上如膝蓋痛、肩周炎、頸椎病、頭痛、失眠患者,拍打次數不限;

 

   5.重病患者,如肩不能舉、腿不能走,或被醫院診斷為牛皮癬、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患者,每個通用部位可拍打一小時以上,每天1~ 3次,待病情緩解後再酌情減少拍打時間。對各種關節痛,如肩周、膝蓋等請力氣大者拍打療效更好。

 

   6. 重病患者拍打會反復並多次出痧,一般人拍打幾次後再拍打便不易出痧但仍應定期拍打。無論出痧與否,只要拍打就會疏通經絡有保健和治療功效。

 

拍打順序

    作為普通養生保健,一般從上往下拍打,順序如下:

     1.拍頭部:先拍頭頂,次拍頭兩側,再拍前後頭,後頸部;用雙手、單手拍都可,拍後頸部用單手更方便,拍時可感到腳底發麻

 

    2.拍雙肩:可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肩的前部、外部、上部後部都要拍到;

 

    3.拍兩臂胳肢窩及兩脅內側

 

    4.拍雙肘關節內側,其範圍應包括內側的肺經、心包經、大腸經;再拍外側;

 

    5.拍雙手手背,一隻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另一隻手用力拍打,然後互換;

 

    6.拍打兩胯(含胯關節及周邊部位);再拍大腿兩側,可雙手一起先拍一邊大腿,再拍另一邊大腿;

 

    7.用拳頭拍打腹部,再拍打雙側腹股溝(大腿根),可手拍,也可用手做刀狀砍,也可用拳頭拍打。

 

    8.拍打雙膝,雙手先拍雙膝正面,可用整個手掌包住膝蓋拍,其次用雙手一起拍膝蓋外側,再換另一邊拍;最後拍膝後的膕窩。可坐著將腿伸開拍,也可站立彎腰,用雙手一起拍打雙膝後的膕窩。各類膝蓋和腿的毛病,無論其病名如何千變萬化,只要有腿痛、腿麻、腿脹等症狀,均可如此拍打,尤其準備做手術的可以因此免做手術。配合拉筋療效會更快。

 

    9.拍打雙腳的所有部位:包括腳背、腳底、腳內外踝。

 

拍打的注意事項

    1.拍打時應避風寒

拍打時不可用電扇或空調直吹,以免風寒之邪通過開泄的汗孔進入體內,引起新病。非用空調不可也必須用最小風力,升高溫度,至少在26度以上

    2.拍打後要喝水補充水分

拍打前後飲用薑棗茶最好,也可飲熱水,可適當補充消耗的水分,防止頭暈疲勞,促進新陳代謝。

    3.拍打後洗浴

    如果在天氣涼、出汗不多時,最好當天不洗澡,因為拍打拉筋後氣血正在體內自動加強迴圈調解,外界最好不要不加干預。但如果有溫泉或熱水泡浴則可,因為泡浴是全方位溫暖肌膚,可加強掉血循環,加速退痧。但淋浴則不提倡。如果天熱出汗多,又在睡覺前,可在拍打拉筋半小時後方可淋浴,如果不在睡覺前,起碼在一小時後淋浴,切忌用涼水,少用化學洗浴液。

    4.皮膚病拍打方法

    銀屑病類皮膚病(牛皮癬)、紅疹類皮膚病、各種癢症須長時間重拍打才有效,銀屑病需要將患處拍破並滲出血和體液,直到其結痂並長出新皮膚方可自愈。

    5.臟腑及其病變處不可大力拍打

腰腎部、臟腑病變處、癌變頭號部位不可大力拍打。其實通用部位之經絡直通臟腑,故拍打通用部位就可治療臟腑疾病;有些患者長期堅持拍打通用部位就治好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

拍打的禁忌

   1.容易出血的疾病不能拍打,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禁。

   2.女性妊娠期禁。

   3.皮膚外傷或有明顯潰爛者禁。

   4.昏迷、急性創傷、嚴重感染部位、新發生的骨折處禁。

   5.原因不明的腫塊及惡性腫瘤部位禁。

   6.醫生明確規定不可拍打的病症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