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食欲反應的五臟健康狀態

正常進食本來是一種享受, 但當進食成為一種負擔時, 就成為了厭食。 在日常生活中,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沒胃口”、“不想吃”等話。

那麼這些厭食是哪些疾病的信號呢?

正常人的嘴中是不燥不渴, 食而知味的, 這叫“口中和”, 表明胃氣正常, 體液充足。 相反, 人體一旦陰陽失調, 臟腑有病, 就會失去“口中和”的感覺, 在口感、口味等方面表現出某種信號:
口苦提示肝熱或膽病;口甜提示脾熱;口鹹多提示腎虛, 因腎虛腎液上泛之故;口酸是肝氣上溢的徵兆, 多提示肝虛;口腥是肺熱先兆。 而老年人突然味覺喪失, 常是腦梗的先兆。 久病臥床, 長期不想吃東西的病人, 如果突然有一天特別想吃某種東西, 則可能是迴光返照。

偶爾沒胃口多為脾胃虛的信號, 而頑固性厭食則往往是萎縮性胃炎的發作, 甚至有胃癌、胰腺癌的可能性。 頑固性厭食還往往是肝鬱、精神病、抑鬱症的徵兆。

如厭食伴有噁心, 則常是腎衰尿毒癥、糖尿病晚期酸中毒、酮中毒的信號。 甲減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口變差。
與沒胃口相對的是食欲大增。 如果你發現自己突然食欲亢進, 多是胃中有火的預兆;甲亢和精神病狂症, 也有明顯的食欲亢進;若喜食異物, 如蠟燭、煤炭、泥土、生米等, 多是小兒疳積以及精神病的先兆。

總之, 在身體沒有其他反應的情況下, 出現口苦口乾等無食欲狀況最好請中醫辯證身體是否產生了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