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屎藤的功效與禁忌
提起雞血藤, 大多數人都不陌生, 雞血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 具有活血消腫, 祛風利濕的功效, 坊間很多地方用雞血藤來製作各種各樣的美食, 雞血藤不管是用來食用, 還是用來做藥材, 都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那雞屎藤的功效與禁忌都有哪些呢?下面具體介紹雞屎藤的功效與禁忌。
雞屎藤, 中藥名。 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全草, 夏季採收全草, 曬乾。 其味甘、微苦, 性平。 具有祛風利濕, 止痛解毒, 消食化積, 活血消腫之功效。 用於風濕筋骨痛, 跌打損傷, 外傷性疼痛, 肝膽及胃腸絞痛, 消化不良, 小兒疳積, 支氣管炎;外用於皮炎, 濕疹及瘡瘍腫毒。
1、《生草藥性備要》:“其頭治新內傷, 煲肉食, 補虛益腎, 除火補血;洗瘡止痛, 消熱散毒。 其葉擂米加糖食, 止痢。 ”
2、《本草綱目拾遺》:“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 虛損者雜豬胃煎服。 治瘰鬁用根煎酒, 未破者消, 已潰者斂。 ”
3、《本草求原》:“理腳濕腫爛, 蛇傷, 同米擂食並敷。 ”
4、《植物名實圖考》:“為洗藥、解毒, 去風, 清熱, 散寒。 敷無名腫毒, 並補筋骨。 ”
副作用:吃多了, 會引起胃腸道不舒服, 建議適量吃。 適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雞屎藤。 禁忌人群:脾冷人, 不可食雞屎藤。 孕婦忌服雞屎藤。
雞矢藤, 中藥名。 為茜草科植物雞矢藤的全草, 夏季採收全草, 曬乾。 其味甘、微苦, 性平。 具有祛風利濕, 止痛解毒, 消食化積, 活血消腫之功效。 用於風濕筋骨痛, 跌打損傷, 外傷性疼痛, 肝膽及胃腸絞痛, 消化不良, 小兒疳積, 支氣管炎;外用於皮炎, 濕疹及瘡瘍腫毒。
雞矢藤味甘、酸,
雞血藤, 為五味子科、大血藤科、菟絲子科、蝶形花科等多種植物的別稱 。 莖藤呈扁圓柱形, 稍彎曲, 直徑2~7cm。 表面灰棕色, 有時可見灰白色斑, 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 有明顯的縱溝及小形點狀皮孔。 質堅硬, 難折斷, 折斷面呈不整齊的裂片狀。 血藤片為橢圓形、長矩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 厚3~10mm。 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 導管孔多數, 不規則排列, 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 呈紅棕色至黑棕色,
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 歸肝、心、腎經;色赤入血, 質潤行散;具有活血舒筋, 養血調經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 手足麻木, 肢體癱瘓, 月經不調, 經行不暢, 痛經, 經閉, 白細胞減少症。 治療風濕所致的腰膝關節疼痛、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常與紅花桃仁、赤芍、地龍、黃芪、當歸、丹參等配伍。 可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常與香附、益母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