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要勞,但不過勞

近期, 一個全新的詞語進入公眾視野——“過勞模”, 意思是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 基本沒有休息日, 睡眠不足、三餐不定、工作強度可能比勞模有過之而無不及。

“過勞模”的危害已不言而喻, 面色暗淡、頭疼胸悶、易怒、煩躁、憂鬱、抓狂……北京師大教授許燕說, “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是導致‘過勞模’的重要原因”。 對於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過勞模”們來說, 標準化的健康生活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但還是有一些非典型的方式可以幫你把健康損耗降到最低。

長期性疲勞代言人:吳先生 外企首代

沒到辦公室, 桌上就已經有一大摞公文待批了。

上班後沏一大杯熱茶, 然後就進入“機器”狀態, 經常同時有幾件事在不同的電話和人之間說著。 午餐常常耽誤, 要不就是吃頓簡便的速食。 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時間, 有時頭痛也只是吃片藥解決。

提案:1.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 茶與咖啡都能刺激心臟, 增加呼吸的頻率和深度, 促使腎上腺素分泌, 有一定的抗疲勞作用。 但這種抗疲勞並不是真的消除疲勞, 只是讓你透支精力來維持精神, “感覺不到”疲勞而已。

2.找出你的精力高峰。 你可能已經發現, 有些事計畫了一上午也幹不成, 到了下午你卻能很高效地完成。 這就是你的精力高峰, 花點兒時間找到它, 可以更恰當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3.抽一小時去看醫生換兩倍的工作效率。

如果一個月內出現三次不明原因的頭痛, 就應該去醫院了。 花點兒時間把問題解決, 身體舒適了, 批公文的速度會加倍。

4.訂外賣的技巧。 如果太忙不能出去吃午餐, 就訂一份有湯湯水水的中餐, 把裡面的蔬菜全部吃光, 再隨身帶點兒水果或果子幹, 利用它們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週期性疲勞代言人:王女士 獨立出版人

隨著雜誌的出版週期, 每個月的最後一周都處於疲勞的瘋狂狀態。 直到稿子發完, 才能恢復正常, 安生吃飯, 踏實睡覺。

提案:1.讓生物鐘週期變化。 每月的忙碌是固定的, 你可以在繁忙之前的三四天開始調整生物鐘, 晚上睡得稍晚一點兒。 等疲勞開始, 你的感受也會輕一些。 忙碌結束後,

用一周時間儘量規律生活, 休養生息。

2.壓力最大時吃點兒巧克力。 巧克力的熱量可以直接進入血液中, 讓你立即打起精神, 而且它含有的“快樂素”能讓你暫時扔掉煩躁情緒, 不過這種精力充沛的狀態只能持續很短時間。

突發性疲勞代言人:呂小姐 自由職業者

平時在家上班, 時間由自己來安排, 但並不意味著從此就可以過上慵懶的生活。 訂單會在某天一下子來N個, 而且都是急活兒, 簡直恨不得腳趾頭也能分管一部分工作。

提案:1.選個發洩的方式。 突襲般劈頭蓋臉的工作會讓人發瘋, 別等到那一刻就去發洩吧。 最好找個心理醫生, 他就是你哭的時候扔面巾紙的垃圾桶, 就是那個用來大喊的空房間, 去找他吧, 把所有的情緒垃圾都倒給他。

2.平時別太懶散。 工作不太多時也別過得像只懶貓, 保持規律生活, 把身體調整在一個最佳狀態, 這樣在需要突發“承重”時你才更經得起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