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概览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 内免精神刺激, 情志变动, 达到未病先防。 概言之, 人的精神意志,

春应舒畅, 夏当充实, 秋要安定, 冬宜伏藏, 从而保持“身无奇痛, 万物不失, 生气不竭, 精神专直, 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 五藏不受邪矣”。

自然观

“天人合一”。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苟疾不起, 是谓得道。

”根据四时不同, 采用春养生, 夏养长, 秋养收, 冬养藏, 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 即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生, 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扰温饱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 内免精神刺激,

情志变动, 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 收魂魄, 适寒温, 和喜怒者也。 ”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 调养精神意志。 “春三月, 此谓发陈, 以使志生”;“夏三月, 此谓蕃秀, 使志无怒”;“秋三月, 此谓容平, 使志安宁”;“冬三月, 此谓闭藏, 使志若伏若匿”。 概言之, 人的精神意志, 春应舒畅, 夏当充实, 秋要安定, 冬宜伏藏, 从而保持“身无奇痛, 万物不失, 生气不竭, 精神专直, 魂魄不散, 悔怒不起, 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 而忧患不止, 精气弛坏, 荣涩已除, 故神去之, 而疾不愈也。 ”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 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 因此, 养生必慎房室, 积精全神。

“能动能静, 解以长生。 ”主张形神兼养。 按四时不同, 养形调神。 春天“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 提倡“饮食有节”, 维护后天脾胃之源。 如“饮食自倍, 脾胃乃伤”, 伤则化源不足, 易生百病。 同时谆谆告诫人们, 谨慎地调和五味, 切忌偏嗜。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