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之寅时养肺

(7)肺气虚证:喘促短气, 声低懒言, 咳声低微, 神疲肢倦, 面色少华, 自汗畏风, 舌淡, 脉弱。 治宜补气益肺平喘。 (8)肺肾气虚证:喘咳日久, 动则更甚,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神疲, 自汗, 肢冷, 或有浮肿, 面青唇紫, 舌淡, 苔白或黑润, 脉沉细。 治宜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9)肺肾阴虚证:咳呛气喘, 痰少质黏, 面色潮红,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舌红少津, 苔少或剥, 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润肺平喘。

“气喘”只是指呼吸困难、气息急促的症状。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 或邪热炽盛, 痰饮停肺, 肺肾气虚所致。 除肺、心疾病常见气喘外, 咽喉或胸廓的病变、温热类疾病、腹内肿瘤或积水等挤压及虚劳类、脱证疾病等亦可见气喘。

临床上对以气喘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 常以气喘待查作为初步诊断, 并辨证论治。

病性有实有虚:实者病势急骤, 声高息粗;虚者病势徐缓, 气短息弱。

气喘为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 如:哮病、肺胀、肺热病、肺痈、肺水、肺衰、气胸等病, 气喘常是其主症之一。 暴咳、久咳、肺络张、肺痨、肺痿、肺癌、肺尘埃沉着病等均可有气喘症状。

临床根据病情表现综合分析如下。

(1)发作性气喘, 常见于哮病, 必伴哮鸣。

(2)劳作时发作或加重, 或平卧时加重, 常见于肺胀或由心衰等所致。

(3)气喘属吸气性困难者, 多为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 气喘属呼气性困难者, 多为肺胀、肺痿、哮病等。

(4)高热病人,

一般都有呼吸迫促、息急气粗的表现。

(5)呼吸深而规则, 伴有鼾音者, 常见于痰厥、脏厥、出血性中风等。

(6)胸腹内肿瘤等挤压而致气喘者, 可有胸腹腔癌、瘤及气胸、悬饮、支饮、肥气、晚期益虫病、鼓胀等病。

(7)某些中毒, 如杏仁中毒、煤气中毒等, 均可有呼吸困难而见气喘的症状。

(8)咽喉病变或窒息时, 亦可见气喘, 应有咽喉部病变指征, 或喉间痰鸣等症。

除在医院常规检查外, 有时还会作胸部X射线检查、血气分析、CO2结合力、血电解质测定等。

其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有很多, 具体如下。

(1)风寒束肺证:咳嗽气喘, 胸部胀闷, 痰稀色白, 头身疼痛, 恶寒或有发热, 口不渴, 无汗, 苔薄白, 脉浮紧。 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平喘。

(2)寒饮停肺证:气喘咳嗽, 或喉中哮鸣, 痰液清稀多泡沫,

胸部胀闷, 恶寒怕冷, 舌淡, 苔白滑, 脉弦。 治宜温肺散寒、化饮平喘。

(3)表寒肺热证:气喘, 咳嗽, 胸部胀闷, 息粗, 鼻煽, 咳而不爽, 痰黄质稠, 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 有汗或无汗, 口渴, 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 治宜疏风散寒、清肺平喘。

(4)痰热壅肺证:气喘息促, 咳嗽, 胸部胀闷, 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丝, 胸中烦热, 身热, 有汗, 渴喜冷饮, 面红, 咽干, 小便短黄, 大便秘结, 苔黄腻, 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痰平喘。

(5)痰气互结证:咳嗽痰多, 气喘息急, 胸闷, 喉间痰鸣, 舌淡或稍暗, 苔白腻, 脉弦紧。 治宜化痰降气平喘。

(6)气郁伤肺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 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 胸闷胸痛, 咽中如窒, 苔薄, 脉弦。 治宜宣肺解郁、下气平喘。

(7)肺气虚证:喘促短气, 声低懒言, 咳声低微,

神疲肢倦, 面色少华, 自汗畏风, 舌淡, 脉弱。 治宜补气益肺平喘。

(8)肺肾气虚证:喘咳日久, 动则更甚, 呼多吸少, 气不得续, 神疲, 自汗, 肢冷, 或有浮肿, 面青唇紫, 舌淡, 苔白或黑润, 脉沉细。 治宜补肾益肺、纳气平喘。

(9)肺肾阴虚证:咳呛气喘, 痰少质黏, 面色潮红,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舌红少津, 苔少或剥, 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润肺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