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黄帝内经理论提倡睡眠顺应四季

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 是谓内格。 ”

中医理论认为, 人体的生物钟应当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健康的睡眠, 不仅有赖于正常的作息规律, 而且还要顺应四季变化, 适应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中医专家指出, 通过"赖床"、“闷睡”来补充体力的做法并不可取。 节日里“闷睡”, 只会越睡越累。 “闷睡族”一旦养成赖床的习惯, 还会有损健康。

“闷睡”有四大危害

长时间“闷睡”会使人体的各种生理代谢活动水平降到最低, 造成人体各种感受功能的减退。

“闷睡”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节律, 使内分泌激素出现异常。

“闷睡族”如果在节后不及时对睡眠时间加以调整, 还会导致节后精神不振, 情绪低落, 夜间睡不着, 白天睡不醒, 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闷睡”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 这是由于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后, 人体的血液循环失去了原来的规律性, 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连日“闷睡”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建议, 在长假期间, 人们不但不能过度“补觉”, 而且应当抓紧机会调整平时不健康的睡眠规律,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p#副标题#e#

“赖床”也是睡眠障碍

除了闷头大睡外, 一天“赖床”十几个小时, 早上醒来发发呆, 如果没什么事就继续睡“回笼觉”———如此“赖床”, 也成了不少人在节假日里热衷的休息方式。

专家提醒, “赖床”成习惯, 也是一种“病态”。 在最近公布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中, 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打呼噜外, “赖床”也第一次被纳入了睡眠障碍的范畴。 睡眠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病, 会影响消化、血压、呼吸等各个脏器功能, 而脏器功能不好又会影响睡眠质量,

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睡眠不足, 包括失眠、入睡困难、早醒和继睡困难;第二类,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赖床”, 在临床上被称为发作性睡病;第三类是指不正确的睡眠形式, 如打呼噜、呼吸暂停、梦惊、惊跳、梦游和莫名其妙的夜醒等。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健康标准。 临床研究表明, 一名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在6个小时到9个小时之间, 具体时间应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睡得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健康。

专家提醒, 如果近三个月以来发现睡眠习惯有所变化, 出现病态性的睡眠过多, 一睡下就醒不了, 或是精神萎靡、情绪不高、经常疲倦,

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就应警惕是否患了病态“赖床”这种睡眠障碍。 此外, 这种现象还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