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福与寿

俗话说:仁者寿, 恶者悲。 现代的研究表示, 仁者与恶者的患病几率及死亡率之比为2:18。 《黄帝内经·太素》有这样的表述:“修身为德, 则阴阳气 和。

”北宋邵雍说:“始知行义修仁者, 便是延年益寿人。 ”要重视养生保健, 要善于“和于阴阳, 调和四时”, 还应要更重视修身养性, 这样才能“福”临“寿” 来。

“福”字往往象征着吉祥之意, 是人们的祝愿。 如今国泰民家, 生活富裕, 健康长寿更是人们所企盼的。 福与寿成了大众的共同愿望。

何谓“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 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 二是富贵, 三是平安无疾病, 四是遵行美德, 五是老而善终。 并且还提出了对生命有重要影响的六不幸:一是早死, 二是多病, 三是多忧, 四是贫穷, 五是丑恶, 六是愚懦。 在“五福”与“六不幸”之中, 长寿被列为五福之 首, 而早亡则被列为第一不幸。 由此可见。 古人早就从理念上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极端重要性,

财时也将福与寿紧密联系在一起。

富与寿从何而来?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的论述, 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 造善之积也;祸者, 造不善之积 也……”认为人在生活中的福、祸、善、恶, 都是人自为之, 长期行善, 吉祥自来。 在日常生活中, 那些遵守法规, 和于人事, 乐善好施, 多做好事, 助人为乐, 以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以奉献为荣, 不贪不义之财, 不做伤天害理勾当的人, 行善积德福泽多。 他们心神安宁, 吃饭香甜, 睡觉安稳, 心身安康, 一生平安。 心理 学家研究, 常做善事、有道德修养的人, 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相对稳定, 体内的酶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分泌正常, 可以延缓衰老,

达到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