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專家:這4個胃病治不好 胃癌就來了

隨著科技發展,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在悄然改變:外賣、暴飲暴食、嗜煙酒、三餐不規律……導致很多人都患有胃病。 其中不少人得了胃病后都不以為然, 覺得只是小問題, 沒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大多數人并不知道有些胃病其實是有可能轉變成胃癌的。

1、胃潰瘍

胃潰瘍患者有2%~3%可能會轉化成為胃癌, 尤其是直徑大于2厘米的胃潰瘍, 若是久治不愈, 發展成胃癌的概率更大。 因此, 發現胃潰瘍應立即治療, 治愈后, 還應注意復查, 復查間隔時間為半年到1年。

2、胃息肉

胃息肉主要是胃黏膜細胞凸起, 進入胃內的隆起病變。 胃息肉患者一般都會有上腹隱痛、腹脹等表現, 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 胃息肉是公認的胃癌癌前期病變, 其中80%是炎性或增生性息肉, 癌變率約為5%;20%是腺瘤性息肉, 癌變率高達50%。 如胃息肉直徑小于1厘米, 且數目較少, 可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以做好定期監測;如息肉直徑在1~2厘米之間, 數目較多, 建議切除;息肉直徑大于2厘米, 則不論息肉多少都要切除。

3、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后導致的黏膜固有腺體萎縮, 甚至消失, 通常, 胃黏膜還會有不同程度的變薄, 并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以及不典型增生。 從萎縮性胃炎到胃癌要經歷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這樣一個過程。

萎縮性胃炎的年癌變率為0.5%~1%, 為了減少發生癌變可能, 以下這些患者需定期隨訪, 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般慢性萎縮性胃炎, 無顯著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 可1~2年作一次內鏡和病理隨訪;中~重度萎縮或伴腸上皮化生者每1年隨訪一次;輕度不典型增生每6個月隨訪一次;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 需立即復查內鏡和做活檢病理檢查, 必要時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 以絕后患。

4、術后殘胃

殘胃是指因為某種胃部疾病, 如胃潰瘍、胃出血、胃息肉、胃癌等, 而切除了部分胃體的情況。

很多患者治療康復后就以為萬事大吉了, 殊不知很多年后癌癥找上了門。 出現殘胃癌較主要的原因是胃做切除后會造成其微環境的變化, 比如膽汁或胰液的反流, 會刺激殘胃吻合口處胃黏膜, 引起慢性炎癥, 最終誘導惡變, 所以患者一定要注重殘胃的康復和預后。 做過胃部手術的殘胃患者, 最好每隔1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面對胃癌, 預防遠比治療更有力度。 所以平時要改正不良生活習慣, 戒煙少酒, 保持清淡飲食, 經常運動, 及時做體檢, 尤其是患有上述4種胃病的患者, 更要定期做胃鏡, 才能及時發現胃癌的早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