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從中醫養生角度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自從電視臺曲黎敏大師開始宣講《黃帝內經》, 中醫養生越來越被認可, 一時間中醫養生的節目也是鋪天蓋地。 也湧現出很多中醫養生的大師, 不過良莠不齊, 所以很多節目裡的大師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也搞得老百姓很難有個統一的標準。 比如, 有人說和豆漿好, 可以補充充足的植物蛋白, 對身體有益。 也有的大師說, 喝豆漿多了不好。 植物蛋白對人體沒有多大幫助, 還是要多從動物身上多攝取動物蛋白。 搞的消費者莫衷一是, 究竟該聽哪位大師的呢?其實, 不用在這些事情上糾結, 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所以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任何事情只要我們掌握了規律性的東西, 萬變不離其中。

《黃帝內經》交給我們的都是規律性的東西, 只要我們能夠遵循這些規律, 其實養生並不難, 擁有持續的健康也可以把我在自己的手裡。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最好的藥物是食物”, 中醫養生非常講究食物的搭配, 因為健康是吃出來的, 疾病也是吃出來的。 一日三餐對於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的慌, 這是一直流傳至今的一句話。 那麼如何吃好一日三餐關係到我們身體的健康, 那怎樣安排一日三餐才是科學的養生之道呢?以下是養生的三餐安排的原則。

一、早餐吃的像皇帝

我們可以想像皇帝每天吃什麼?也可以從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看到,

皇帝吃的都是精挑細選、品種豐富、營養豐富的食物。 早晨是一天最重要的時刻, 一日之計在於晨, 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 但是, 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的早餐基本上是湊合, 隨便吃一點碳水化合物就算了。 甚至還有很多年輕的朋友根本不吃早餐, 這樣幾年下來的結果是不可能有健康的身體的。 早晨是一天能量和熱量的關鍵, 早餐要補充身體40%的能量, 如果早餐沒有足夠的能量, 根本無法精力充沛的進行工作, 還有, 現代人基本上是腦力勞動, 很少是早餐後就扛著鋤頭下地幹活, 而是走進大樓裡工作。 大腦的工作需要豐富的蛋白質, 如果早餐蛋白質攝入不足, 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對於不吃早餐的人,
說句狠話, 等於自己謀害自己。 不吃早餐, 幾年後會有十幾種慢性病伴隨你。

二、午餐吃的像平民

午餐是一天的中間, 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午餐的選擇不用特別的注重, 只要注重均衡就可以了, 飲食可以多樣化, 多攝入一些蔬菜更好。 當然, 午餐雖然沒有早餐那麼重要, 但是也要讓自己吃飽, 否則, 下午工作時如果總是饑腸轆轆, 那也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三、晚餐吃的像乞丐

日落西山, 忙完一天的工作, 人們開始回歸家庭, 這時是千家萬戶都是炊煙升起的時刻, 以往中國人的習慣就是把晚餐吃好, 因為在外面各自忙碌了一天家人晚上都回到家裡, 於是, 就非常重視全家聚餐的這個時刻。 八個盤四個碗弄出很豐富的晚餐。

心情可以理解, 情節也很溫馨。 但是, 這樣卻不符合養生之道。 結果, 沒幾年把家裡人吃的大腹便便, 慢性病纏身。 這是因為錯的時間吃錯了食物。 中醫養生告訴我們晚餐要吃的像乞丐, 我們印象中的乞丐是那種伸手像別人乞討的人, 要到什麼就吃什麼, 晚餐吃的像乞丐, 意思就是簡單化, 隨意吃點就可以了。

掌握了三餐飲食的規律, 早餐吃好, 中餐吃飽, 晚餐吃少。 根據自己的合理選擇, 一定可以讓你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