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人生四大“虛”主導了多數疾病

虛勞, 又稱為“虛損”, 是指由於各種因素而引起的以人體形質虧損, 臟腑功能衰弱, 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慢性虛弱性病證的總稱。 中老年人的虛勞多因煩勞太過, 損及五臟;或大病久病之後, 失於調養;或飲食不節, 損傷脾胃而成。 其病機根本在於陰虛、陽虛、氣虛和血虛, 病變部位以脾腎為主。 治療宜分別採用滋陰、補陽、益氣、養血的方法。

[臨床常見證型]

1、 氣虛

症見:少氣懶言, 神疲乏力, 頭暈目眩, 舌淡, 脈弱。 其中, 兼咳喘無力, 咳痰清稀, 自汗, 畏風, 易感冒者, 屬肺氣虛;兼食少, 腹脹, 便溏, 口淡, 面色萎黃者, 屬脾氣虛;兼咳喘日久, 呼多吸少, 氣不得續, 腰膝酸軟者, 屬腎氣虛。

2、 血虛

症見:面白無華, 唇甲色淡, 頭暈目眩, 手足發麻, 舌淡苔白, 脈細而無力。 其中, 兼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多夢者, 屬心血虛;兼耳鳴, 視物昏花, 或夜盲, 關節拘急不利, 手足震顫等, 屬肝血虛。

3、 陰虛

症見:潮熱盜汗,

五心煩熱, 形體日漸消瘦, 口乾咽燥,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紅苔少或無苔, 脈細數。 其中, 兼心悸怔忡, 失眠多夢者為心陰虛;兼乾咳少痰或無痰, 或痰中帶血絲等者, 為肺陰虛;兼頭暈耳鳴, 兩目乾澀, 脅肋灼痛者, 為肝陰虛;兼眩暈耳鳴, 腰膝酸軟者, 為腎陰虛。

4、 陽虛

症見:畏寒肢冷, 神疲倦怠, 精神萎靡不振, 面白, 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 舌淡胖, 脈沉細。 其中, 兼心悸怔忡, 胸悶氣短者, 屬心陽虛;兼食少腹脹脘腹冷痛, 喜溫喜按, 大便溏薄者, 屬脾陽虛;兼腰膝冷痛, 畏寒肢冷, 下肢尤甚者, 屬腎陽虛。

[膳食原則]

1、 進食富含優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如瘦肉、雞蛋、魚類、豆類等。

2、 從果蔬中攝取豐富的維生素B、C及胡蘿蔔素等, 如油菜、韭菜、胡蘿蔔等。

3、 適量補充維生素E, 以延緩組織細胞的衰老過程。

4、 適當選擇性地服用補益食品或藥品, 如氣虛者可選用人參、黃芪;血虛者, 可用當歸、阿膠等;陰虛者, 選用黃精、首烏、熟地、枸杞等;陽虛者, 則宜選用附子、乾薑等。

5、 忌辛香燥烈及肥甘之品。

[食療常用方劑及配製]

1.東坡粥(《古今長壽妙方》)

花生仁、黃豆各30克, 栗子15枚, 粳米100克。

花生仁洗淨;黃豆用水浸泡過夜。 以上各味一併放入砂鍋中, 加水適量, 先武火煮沸, 後用文火煮粥, 放入少許白糖即可。 日2次, 早晚服。 可健脾益氣養血, 適宜於氣虛證。

2、山藥甘蔗粥

山藥60克, 甘蔗汁150毫升。

山藥搗爛, 與甘蔗汁一併放入碗內, 加清水少許, 再置於鍋中隔水燉熟食用。 適宜于脾胃氣虛之虛勞。

3、甲魚大腸粥

甲魚1只(約500克), 豬大腸250克, 糯米100克, 雞湯、料酒、植物油、蔥、薑、鹽等各適量。

甲魚去頭、甲、尾及腸雜, 洗淨切成小塊, 於沸水中略焯, 除去黑皮, 加入料酒、蔥、薑等調料, 略炒;再與雞湯、糯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共煮粥。 日2次, 早晚服。 可滋補肝腎而清虛熱, 用於陰虛潮熱及脫肛等。

4、養心粥

人參(切片)、麥冬、茯苓各10克, 紅棗10枚, 糯米150克, 紅糖適量。

人參、麥冬、茯苓、紅棗一併水煎煮取2-3次汁液, 混勻, 與糯米共煮粥, 加入紅糖即可。 可用于虛勞之心血虛證。

5、 棗仁粥

棗仁20克, 粳米100克。

棗仁水煎去渣取汁, 與粳米共煮粥, 日1劑。 可養心安神, 用於心血虛,

或心陰虛, 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多夢, 心悸怔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