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乒乓球發球時真假動作的判斷

為了提高乒乓球比賽的勝率, 教練員和運動員都在不停的研究創新發球技術, 所以使發球旋轉多變、落點多端、欺騙多見。 那麼該怎麼樣判斷真假球呢?

目前而言, 歐洲選手的發球普遍比亞洲選手要強, 就逆向旋轉發球是歐洲選手發明的, 而且在實戰中運用自如, 威脅很大!還有歐洲選手是用大力發球, 而中國用得是中力, 所以發出的球就沒有人家的轉。 特別是以瓦爾德內爾為代表的一批選手, 從遮擋到晃動發球, 也就是真假動作的轉換到欺騙, 更是表演的淋漓盡致!就發球的假動作而言, 是指觸球的前後,

主要分為前期假、後期假和前後假三種, 以達到以假亂真, 真假難辯。 再加上出手抖動的快, 常常假的就誤認為是“真”的了!這也靈驗了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假”的才是最真的”。

其一, 前期假。 所謂前期假的發球, 就是在觸球前做出假動作, 是給對手造成一個假像, 其實並沒有碰到球, 之後才真正擊到球。 這種前期假的發球, 不管他出手抖動的再快, 只要盯住發球那一瞬間, 都能判斷出是真還是假。

其二, 後期假。 所謂後期假的發球, 就是在觸球後做出假動作, 其實對發球已是沒有意義的動作, 也是為了欺騙對方, 這種後期假的發球, 只要你盯住觸球的那一瞬間, 也是不難判斷真和假的。

其三, 前後假。 所謂前後假的發球,

就是在觸球前做一個假動作, 當觸到球後又做一次相同的假動作。 這種前後假的發球, 要真正學會是比較難的!同時, 這種發球也會給對手造成更大的接球難度。 比如, 在《我的發球要領》一文中, 提到的“翻拍抖動式”和“轉與不轉”的兩種發球, 就屬於前後假的發球。 我的體會是練成很難, 接球更難。

其四, 假亂真。 所謂假亂真的發球, 這是從發球的實效而言的!再說那種“翻拍抖動式”的發球, 真正練成功了, 就能發出順時針的三種和逆時針的三種發球, 一種動作就能發出六種變化不同的球, 給判斷帶來更多的假像,你說能好接嗎?

5.腰胯墊 (hip pads)

保護球員的腰、臀及鼠蹊部, 抵禦推拉、衝撞、攔截和空中摔倒等等。

6.腿墊 (thigh pads)

保護大腿的肌肉,

避免被踩傷或其它的傷害。

7.護膝 (knee pads)

與護肘一樣, 在人工草皮上特別需要, 多半是由厚而有彈性的海綿所製成。

8.鞋子(cleats)

球員需要穿著不同的球鞋來適應場地變化。 球鞋底部根據場地情況, 可以裝上不同類型的硬塑鞋釘。

9.每位球員的上衣都必須繡上號碼, 胸前的號碼至少要有8吋大(20.3公分以上) , 而背後的號碼則要有10吋(25.4公分)以上, 才符合規定。 球衣的顏色不得與球的顏色(褐色或棕色) 相同。

10.球(football)

美式橄欖球用球較英式橄欖球略小些, 球長11至11.5英寸, 橢圓的長軸為28至28.5英寸, 短軸為21.25至21.5英寸, 重14至15英兩。

除此之外, 踢球員在開球時還需要一個開球架, 多為塑膠製成的小三腳架。 而裁判們則必須每人攜帶一條黃顏色的手帕, 做為“犯規標記”(penalty marker或flag),

在有犯規情形時要往犯規發生的地方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