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職場人士更需要護“心”

30歲左右的心臟病患者增多

心血管病是全球範圍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 2008年全球估計有173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 占全球死亡人數的30%。 在這些死亡中, 有730萬死於冠心病, 620萬死於中風。 與此同時, 每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倖存者至少有2000萬, 其中多數人有很高的復發和死亡風險。

而我國心臟病高發已成趨勢, “每年新發50萬人, 現患200萬人, 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個患心血管病, 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近300萬人, 占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 也就是說, 每10.5秒就有1人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

”專家說。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 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不但高發而且呈年輕化趨勢, 中青年發病率越來越高, “在過去15年裡, 我國35歲至44歲年齡組患冠心病的人數增長了150%。 ”而在門診中也有明顯的變化, “主動脈夾層和冠心病年輕患者增多, 去年醫院心臟病患者中40%-50%的患者是主動脈夾層, 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是中青年。 ”專家說, “有的甚至27、28歲就患了主動脈夾層了。 ”據悉, 這部分患者大部分是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大, 崗位競爭強, 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 導致心臟的負荷也越來越大。

近幾年, 各大醫院收治的30-50歲的心臟病患者越來越多, 這些人在發病前都對自己的健康漠不關心, 自認為年輕, 身體不會有什麼大事。 “年輕人患心腦血管疾病, 大多與工作壓力大,

不注意好好休息有關。 過度緊張和焦慮, 會引起或加重冠狀動脈痙攣從而發生心臟意外事件。 ”專家說, 其實在關注工作的同時更需關心心臟健康。 很多白領及各級工作者的"心"病嚴重, 大部分均來自於精神壓力, 工作環境的影響以及工作高壓等致使心臟不斷受累。

不良生活習慣易誘發心腦血管病

專家介紹, 心臟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血壓增高、胸痛、背痛、頭暈等, 如果出現急症的時候, 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不過, 心臟病患者在就醫過程中也會出現腦中風或者猝死的情況。 因此, 專家也建議, 要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尤其是要到專業的醫院去檢查, 發現不適就要及時去醫院就醫檢查, “這是預防心臟病的關鍵,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重視定期體檢, 及早發現心腦血管病, 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專家說。

導致心臟病的因素除了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外, 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的最重要行為危險因素是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以及使用煙草和有害使用酒精, 它們引發了大約80%的心腦血管病。

不過, 專家們也明確表示, 大部分的心臟病早逝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日常一定要重視預防心臟病、保護心臟的工作。 首先就是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要儘量避免通宵熬夜以保證充足的休息, 還有就是要戒煙、適度飲酒, 更應杜絕二手煙, 這些都是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素。 ”同時控制體重, 避免過度肥胖。

肥胖是引發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而50%的心臟病和腦卒中由高血壓引發。

此外, 要減壓、運動, “日常生活中每天30分鐘的身體活動必不可少, 工作時定時休息, 做一些伸展運動, 這是預防心臟病的最有效方法。 ”專家說, 或許您會說“上班忙, 沒時間運動”, 那您完全可以把運動帶到工作場所中, 比如上班騎自行車、不坐電梯走樓梯等等, 這些都是工作中見縫插針的運動方法。 最後,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臟病的重要環節, 儘量避免不衛生的飲食, 不要每天食用速食, 白領最好為自己和家人準備健康的飯菜帶飯。 另外, 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水果和蔬菜, 同時低脂、低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