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

瑜伽健身迫切需要規範化

在yoga粉絲們瘋狂追隨瑜伽的時候, 各地的瑜伽館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即使傳統的健身場館列出的課程表裡, 愈加課所占的比例也日益飆升。 瑜伽熱同時也帶來了愈加教練需求量的增大。 一時間, 愈加教練和培訓愈加教師的機構成了“香餑餑”。 然而, 瑜伽教練的門檻卻並沒有因此水漲船高。 據一些知名瑜伽學院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愈加教練門檻雖然存在, 但比人們想像中的要低得多。

到目前為止, 瑜伽還沒有被列入我國已立項的99個體育項目中。 國家相關部門對yoga教練資格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

因此, 各健身俱樂部所聘請的瑜伽教練的標準更是五花八門, 各種培訓機構和證書也魚龍混雜。 造成這種現象的結果是, 部分愈加練習者只花一兩個月時間來練習, 就可以手持愈加教練培訓資格證書上崗。 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健身機構從業者一方, 筆者採訪發現, 很多健身房的瑜伽練習者也並不關心瑜伽教練的執業資格。

剛剛在某健身俱樂部辦理了雙年卡的鄭女士就對筆者坦言, 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向俱樂部詢問給自己上課的愈加教練是否具備資格證書的問題。 而另一位已經研習瑜伽兩年的肖女士則認為, 自己來健身房做瑜伽主要是為了健康體魄、重塑身心, 教練在上課時引導好、煆煉效果讓人滿意就可以了,

有沒有資格證書, 他覺得不重要。 從另一方面來說, 愈加本身的複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練資格的統一化。 因瑜伽本身有多個流派, 各個流派對體式、呼吸的理解運用都有所不同。 有專家指出, 要在目前這樣混亂複雜的局面中形成一套統一的認證標準, 還需要各機構、各流派多方面的協調與合作。

另據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傷害危險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占總數四分之一的愈加練習者都曾因不當練習而受過傷。 我國臺灣地區的一項相關研究也指出, 部分長期練瑜伽的人, 由於姿勢不正確、或用力過猛, 出現了椎間盤退化、磨損等一系列問題, 甚至有30多歲的練習者的脊柱竟已提前老化到60歲的狀態。

而隨著瑜伽熱的持續升溫, 那些因不當練習而導致韌帶拉傷、關節炎、椎間盤磨損、脊椎變形等“瑜伽病”在我國也逐漸躋身“流行病”的行列。

越來越多的問題也引起了消費者的警覺, 對統一瑜伽行業認證標準的呼聲也隨之越來越高。 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瞭解, 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已選擇北京、上海、廣東、河北、陝西、黑龍江、浙江等7個省市試點, 成立“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 瑜伽作為健美操的特種課程, 也出現在鑒定內容之中。 瑜伽教練的考核有望統一納入健美操教練的考核、鑒定中。

問題出現了就必須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國家此次成立的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消費者的心理。

但是瑜伽行業的規範不僅僅是表現在國家出臺的某項政策上, 更重要的是需要多方配合, 一方面健身機構要嚴格把關健身教練的品質, 另一方面消費者同樣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對自己所在練習的機構有相應的瞭解, 對所執教的教練有所瞭解。 相信有了各方的共同努力, 瑜伽行業才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