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學習倒著走穿好負跟鞋

倒走是慢性、姿勢性腰痛和椎間盤突出的常規康復鍛煉方法, 因效果良好簡便易行而備受推崇, 但對於倒走的科學原理, 人們的瞭解並不太多。

與其它運動相比, 倒走的本質特徵, 是人體重心向後移動, 而重心是人體姿勢的決定性因素。 脊柱在人體的後背側, 只有重心也在後側, 脊柱才會挺拔。 大家可自我體驗, 讓脊柱保持最挺拔的姿勢, 重心一定是在腳跟的。 倒走時重心向腳跟移動, 脊柱趨於挺拔, 身體前傾和腰椎曲度減小, 既矯正了姿勢, 又是鞏固性的康復鍛煉, 而且是直接針對姿勢性腰痛的病因。

站立的時候也一樣, 雙腳前腳掌踩一本厚書, 只要讓腳跟低於腳掌, 重心後移, 就可以矯正姿勢。 只是運用了外部的強制性力量, 該方法在舞蹈形體訓練教學中, 針對初學者較為常用。

這也給康復醫學帶來了啟示, 鞋也具有地基功能, 於是負跟矯形鞋便應運而生, 簡稱“負跟鞋”, 特點是鞋底前高後低。 強制人體重心後移, 矯正姿勢, 這又與倒走鍛煉的原理完全相同, 只是更安全, 更容易堅持,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 就可以起到替代倒走的作用, 最初使用的幾天, 腳跟會有輕微的壓痛感, 說明是重心明顯後移了, 這是倒走不容易達到的效果。 負跟鞋最初的研究, 也正是替代倒走鍛煉。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 負跟鞋品種逐漸增多。

也出現了一些頗為牽強的產品, 比如負跟拖鞋, 雖然也是前高後低, 但由於不利於行走且腳跟易滑動, 容易導致前足和全身的緊張, 不可能具有矯正姿勢的作用。 專業的矯形鞋均不考慮拖鞋的形式, 作為矯正人體重心位置、替代倒走的負跟鞋, 要求更高。 鑒別的方法也簡單, 試驗一下該產品是否能夠輕鬆倒走, 不利於倒走的, 自然也就不具有替代倒走的作用。

負跟鞋的鞋底還需要有自外向內的保護性傾斜, 避免踝關節損傷。 正常人腳的壓力都偏向外側, 所以鞋底外側磨損總比內側嚴重。 負跟鞋強制重心後移至腳跟, 會加劇這種壓力的外偏現象, 而腳跟的跟骨又是圓形的, 穩定性差, 就很容易崴腳, 所以鞋底外側必須適度加高,

以減輕足底外側壓力, 增強穩定性, 避免損傷。 這個安全性措施, 也有利於雙腿內收, 保持好的姿勢。

使用負跟鞋日常站立行走, 足以替代倒走。 它排除了倒走的安全性問題, 也容易堅持, 但容易運動過量, 所以要特別控制行走速度, 須緩步行走。 在腰痛症狀不明顯的鞏固期, 康復感覺可能也不明顯, 會誤以為沒起作用, 其實鞏固期的自我感覺都是這樣, 不必大幅增加運動強度, 矯正姿勢需要保持溫和鍛煉, 能感到足跟輕微壓痛即可。 鞏固期是必須的, 尤其是對於椎間盤突出患者, 要盡可能避免復發。 這些原則與倒走鍛煉完全相同。

延伸閱讀:

從底部強制重心後移, 是力學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

叫“地基應力解除法”。 上個世紀末, 世界聞名的比薩斜塔, 因重心前移加大塔身前傾加劇而瀕於倒塌。 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的專家們, 就採用在後側地基下抽土的方式, 降低後側地基高度, 迫使塔身重心後移, 前傾角度又重新回到安全範圍之內。 比薩斜塔的成功拯救, 也使地基應力解除法聲名遠播, 廣泛應用。 負跟鞋是這個原理在人體力學的應用, 同時也提醒人們鞋與腰痛的關係需要重視。 高跟鞋會導致和加重腰痛是常識, 但人們往往會忽略中跟鞋和坡跟鞋的不利影響, 力學作用是相同的, 都會導致重心前移, 增加腰椎曲度和腰椎負擔, 與高跟鞋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很多人還以為中跟鞋對健康有益,
其實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偽科學說法, 腰痛患者需要注意,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 選鞋更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