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今日立冬 五款立冬養生食譜暖胃滋補

今天是立冬節氣,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冬節氣的到來, 標誌著冬季的開始, 這個時候天氣漸漸變冷了, 想要身體健康, 飲食可不要忽視了。 那麼立冬吃什麼養生呢?今天小編為您介紹五大立冬養生菜譜, 立冬節氣前後常食用, 可有暖胃滋補、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立冬養生菜譜

第一道菜:羊肉餃子

羊肉味甘而不膩, 性溫而不燥, 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 所以冬天吃羊肉, 既能抵禦風寒, 又可滋補身體, 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用羊肉做餡時, 加入適量的料酒、生薑和蔥, 這樣不僅可以去膻氣, 還能保持羊肉原有的風味。 蔥含有刺激性氣味的揮發油和辣素, 能祛除腥膻等異味, 並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此外, 生蔥含烯丙基硫醚, 而烯丙基硫醚會刺激胃液的分泌, 有助於增進食欲。

材料:羊肉750克, 豬肉250克, 麵粉600克, 清水360克, 大蔥4棵、鹽、料酒、老抽、花椒水、橄欖油、香油、餃子餡調料,

薑末。

做法:

1、製作餃子餡的秘密武器, 花椒水, 提前用開水把花椒泡上, 涼後即可用;買羊肉時讓店家給絞好了, 羊肉豬肉混合一起, 也把大蔥給絞裡面了, 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筋, 邊攪拌邊添加花椒水, 這樣做出來的餡汁多鮮嫩, 還沒有膻味。

2、把薑末、料酒、調味料、老抽、香油、橄欖油和鹽, 放入餡中, 攪拌均勻。

3、製作好的餡;麵粉中放清水, 和成麵團;搓成長條, 切成小擠子;擀成面皮;包入餡, 做成餃子;鍋中加水, 水開後放入水餃, 中間點兩次涼水, 煮熟即可撈出享用了哈。

第二道菜:板栗燉烏骨雞

立冬後天氣漸冷, 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此時節應補腎。 而香甜味美的栗子不但是上佳美食, 還是益腎宜氣的“補藥”。 傳統中醫認為栗子味甜, 性溫, 入脾、胃、腎, 主要功效為養胃健脾, 補腎強筋。

烏骨雞, 甘平, 入肺腎, 滋陰益氣, 能雙補肺腎。 板栗, 補腎強筋。 兩種食物同用, 可按秋時補肺, 亦為冬季補腎做好準備。

材料:鮮板栗10枚, 烏骨母雞一隻。

做法:

1、鮮板栗去殼取栗仁備用,

烏骨雞褪毛, 去除內臟, 洗淨晾乾。

2、將烏骨雞、板栗仁同入砂罐中, 加清水沒過雞與栗, 放一塊生薑入水中, 加蓋文火燜2小時。 起鍋加少量食鹽, 最好不要放味精, 即可食用。

第三道菜:姜母鴨

薑母鴨在我國南方沿海等地可以說是一道頗受歡迎的冬季食補之品。

姜母鴨具有春夏祛暑濕、秋冬祛肺燥, 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寒冷的天氣, 吃完薑母鴨後, 能感受到通體溫暖, 寒意盡失, 因此很受閩臺地區人民的歡迎與喜愛。

薑母鴨食療兼優不無道理。 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 就有用鴨治病的載述。 現代醫學分析, 鴨肉的膽固醇含量低, 且有補虛勞、清肺熱、止咳喘、消水腫等功效。 至於薑母鴨主要輔料生薑, 常用於治療腹痛、嘔吐、風寒、感冒、調理脾胃、增進食欲等。

材料:鴨半隻, 老薑1個, 芝麻油1大勺, 廣東米酒1/3瓶, 老抽1大勺, 白糖1小勺, 枸杞少許, 鹽適量。

做法:

1、將鴨肉洗淨後切塊, 老姜切成片。 鍋中放入芝麻油, 中火燒至6成熱時放入薑片, 慢慢地煸香。 待薑片煸至微微發黃時將鴨肉倒入。

炒至鴨肉變色時倒入適量的老抽炒至上色。

2、炒均勻後倒入廣東米酒。 繼續維持中火翻炒約15分鐘。 炒至鴨肉水分炒幹, 顏色變深的時候, 加入糖, 八角, 桂皮, 香葉, 加適量的鹽調味。 加入沒過鴨肉的開水。

3、開大火燒至沸騰, 轉小火慢慢燉1.5個小時。 出鍋前10分鐘將洗淨的枸杞加入。 開大火拌勻燒至湯汁濃香即可。

第四道菜:麻油雞

麻油雞是傳統的立冬進補的食物。麻油雞的湯汁濃稠、麻油香醇味美,可以用來撈飯或拌面吃,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麻油雞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中醫學還認為,麻油雞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材料:土雞1300公克,老薑片50公克,當歸片4公克,黑麻油3大匙,米酒1瓶,鹽2茶匙,雞精粉1茶匙,細砂糖少許。

做法:

1、將土雞清洗後剁成大塊狀,每塊約70公克左右。取鍋燒熱至約80℃左右,加入黑麻油後,將老薑片下鍋爆香,再把土雞塊下鍋爆炒至表皮呈現略焦狀。

2、倒入半瓶料理米酒、當歸片與4碗水,煮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再煮15分鐘。15分鐘後掀開鍋蓋,再加入剩下的半瓶料理米酒、鹽、雞精粉及細砂糖再煮5分鐘即可。

第五道菜:白蘿蔔燉羊肉

白蘿蔔性寒涼,味辛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素有“小人參”之稱。在冬季是人們最常食用的蔬菜。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可見,自古冬季養生就應多吃蘿蔔。

白蘿蔔與羊肉共燉,不但有去膻作用,還有助消化的功效,能補脾腎,壯筋骨,禦風寒,且補而不膩,消而有度,不易上火。

材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醬油30克,白糖50克,蔥15克,薑15克,大茴香2個,植物油50克,料酒,鹽,昧精備適量。

做法:

1、將羊肉洗淨,切成5釐米見方的塊,用熱水焯一下撈出,瀝水備用。將蘿蔔切成5釐米見方的塊,用熱水焯一下,湯水備用。

2、鐵鍋內放50克油,油熱至七成時,放白糖,用鏟子不斷地攪拌至糖冒泡時放肉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後,放醬油50克,同時放蔥段、薑片。

3、蓋鍋蓋燉5分鐘後放入溫水,用大火燉開後,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待肉六成熟時,將蘿蔔倒鍋內,放鹽,將肉和蘿蔔燉爛熟時,放味精出鍋裝碗即可食用。

第四道菜:麻油雞

麻油雞是傳統的立冬進補的食物。麻油雞的湯汁濃稠、麻油香醇味美,可以用來撈飯或拌面吃,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麻油雞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中醫學還認為,麻油雞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材料:土雞1300公克,老薑片50公克,當歸片4公克,黑麻油3大匙,米酒1瓶,鹽2茶匙,雞精粉1茶匙,細砂糖少許。

做法:

1、將土雞清洗後剁成大塊狀,每塊約70公克左右。取鍋燒熱至約80℃左右,加入黑麻油後,將老薑片下鍋爆香,再把土雞塊下鍋爆炒至表皮呈現略焦狀。

2、倒入半瓶料理米酒、當歸片與4碗水,煮滾後蓋上鍋蓋轉小火再煮15分鐘。15分鐘後掀開鍋蓋,再加入剩下的半瓶料理米酒、鹽、雞精粉及細砂糖再煮5分鐘即可。

第五道菜:白蘿蔔燉羊肉

白蘿蔔性寒涼,味辛甘。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素有“小人參”之稱。在冬季是人們最常食用的蔬菜。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可見,自古冬季養生就應多吃蘿蔔。

白蘿蔔與羊肉共燉,不但有去膻作用,還有助消化的功效,能補脾腎,壯筋骨,禦風寒,且補而不膩,消而有度,不易上火。

材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醬油30克,白糖50克,蔥15克,薑15克,大茴香2個,植物油50克,料酒,鹽,昧精備適量。

做法:

1、將羊肉洗淨,切成5釐米見方的塊,用熱水焯一下撈出,瀝水備用。將蘿蔔切成5釐米見方的塊,用熱水焯一下,湯水備用。

2、鐵鍋內放50克油,油熱至七成時,放白糖,用鏟子不斷地攪拌至糖冒泡時放肉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後,放醬油50克,同時放蔥段、薑片。

3、蓋鍋蓋燉5分鐘後放入溫水,用大火燉開後,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待肉六成熟時,將蘿蔔倒鍋內,放鹽,將肉和蘿蔔燉爛熟時,放味精出鍋裝碗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