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藏茄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陝甘寧肯中草藥選》

【拼音名】Zànɡ Qié

【別名】樟柳檉、唐傳那保(藏名)

【來源】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種子。 根:9~10月採挖, 洗去泥沙, 除去外皮、鬚根,

切片曬乾, 研碎, 經加工處理後備用。 種子:果實成熟時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50~130釐米。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 肥厚深長。 莖圓柱形、直立, 多叢生, 有縱溝紋, 中上部有分枝。 單葉互生;基生葉鱗片狀;莖生葉卵形或長卵形, 長5~20釐米, 寬4~16釐米, 先端急尖, 邊緣波狀或具齒, 少有鋸齒狀細小刺;下麵及葉脈上有毛茸;葉柄長1~3釐米, 有毛。 花單生於葉腋, 紫褐色;花萼鐘狀, 長3.5釐米, 先端邊緣具不規則的淺5齒裂, 有明顯脈紋10條, 結果後膨大;花冠鐘狀, 比萼稍長, 被白色短柔毛, 徑3~3.5釐米, 先端5淺裂, 反卷;雄蕊5, 著生於花冠基部;雌蕊1。 蒴果球形, 中部環裂, 徑約1.5~3釐米, 包藏於宿有的木質萼內。 種子圓形, 稍扁平, 棕褐色。

【生境分佈】生於路旁、溝邊、林下。 分佈青海、甘肅。

四川、西藏。

【性狀】

①乾燥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 頂端根莖粗大而短, 具縱溝。 主根徑約3~5.6釐米, 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有縱皺紋, 具鈿根痕。 質堅硬而脆, 折斷時有粉塵飛揚。 斷面淡黃白色或灰棕色, 有放射狀細小裂隙及同心輪層。 粉質, 無臭, 味苦。

②種子圓形而稍扁, 褐棕色, 長3.5~4毫米, 寬2.5~3毫米, 厚約1.5毫米, 表面有疣狀突起, 臍點處稍向內陷。 無臭, 味油樣而苦。

產西藏。

【化學成份】

含山莨菪堿。 根中尚含樟柳堿、天仙子胺、天仙子堿、紅古豆堿、托品堿等生物鹼。 其中紅古豆堿最多, 莨菪堿次之, 東莨菪堿最少。

植物在開花初期含生物鹼最多, 此時葉含0.582%, 莖含0.587%;初生根含生物鹼1.730%, 5年生根含1.56%。

【藥理作用】

①中樞作用

山莨菪堿為阿托品結構類似物, 作用亦相似。

中樞作用方面較阿托品弱6倍甚至20餘倍(不麻醉貓的腦電活動、大鼠回避性條件反射以及對抗震顫素對小鼠的作用等)。 一般對動物行為尤見明顯影響, 部分動物較給藥前更安靜, 甚至瞌睡, 較大劑量很少出現類似阿托品引起的動物行為的興奮。

②末梢作用及毒性

山莨菪堿有明顯的外周抗膽鹼作用及解痙作用, 對抗乙醯膽鹼引起的離體大鼠回腸、大鼠及貓的膀胱平滑肌的收縮及麻醉貓的血壓下降, 作用較阿托品稍弱或近似;並能使在位貓及兔小腸的張力降低, 作用強度亦與阿托品近似。 對唾液分泌(犬注射毛果芸香堿)的抑制較阿托品約弱20倍。 擴瞳作用(兔、小鼠)較阿托品約弱10倍。 對抗或緩解各種有機磷毒劑(丙氟磷、敵百蟲、E-605)對小鼠引起的中毒症狀,

提高有機磷化合物的半數致死量, 作用強度與阿托品相似。 急性毒性(小鼠腹腔、靜脈注射以及口服的半數致死量)較阿托品低。 慢性毒性方面, 每日給犬皮下注射山莨菪堿2毫克/公斤, 在肝腎功能及血象方面均無改變。

③體內過程

大鼠試驗證明, 藥物不被胃腸道所破壞, 口服自胃腸道的半量消失時間為3.5小時。 在人體吸收實驗中, 根據尿中藥物排出量推斷, 口服30毫克後4小時內藥物在人體組織中的濃度, 可能與肌注10毫克者相近。 給大鼠靜脈注射後, 藥物迅速從體內消失, 其半衰期為40分鐘, 從腎臟排泄的速度可能比阿托品快1倍多, 因此無蓄積作用。 注射同劑量後, 血漿的山莨菪堿含量低於阿托品。

給人肌內或靜脈注射後24小時可由腎臟排出1/3~1/2, 另有半量以上藥物在體內被轉化成無效物質。 臨床上用以搶救感染性休克及治療一些血管、神經性疾病。 地上部分提得的總堿, 作用雖略遜於阿托品, 但毒性更較後者為低, 可作為阿托品的代用品。

【性味】

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苦辛, 溫, 有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鑒》:甘辛, 溫, 有毒。

【功能主治】

鎮痛, 麻醉, 解痙, 消腫。

①《陝甘寧青中草藥選》:鎮痛解痙, 有麻醉作用。

②《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③《青藏高原藥物圖鑒》:有麻醉鎮痛作用。 治病毒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配成酊劑、合劑口服, 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潰瘍病, 急、慢性胃腸炎, 胃腸官能症, 膽道蛔蟲症, 膽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 研碎,

加入70%酒精適量, 按《中國藥典》規定(同顛茄酊)製成藏茄酊。 每次0.6~1.5毫升, 一日量2~4.5毫升。 如配成合劑:藏茄酊6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 每次10~15毫升, 一日2~3次內服。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牙痛:藏茄子, 研細。 填塞牙洞。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瘡癤癰疽, 無名腫毒:唐古特莨菪適量, 研細末, 調適量凡士林製成軟膏, 外敷患處。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