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丁茄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īnɡ Qié

【別名】癲茄、大癲茄、野顛茄、野番茄、鈕茄根、山馬鈴、刺丁茄、番鬼茄

【來源】為茄科屬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 以根、果或全草入藥。 夏、秋采全草,

鮮用或曬乾用。 秋季采根、果, 洗淨, 鮮用或幹用。

【原形態】亞灌木, 高30-60釐米。 莖有勁直的長刺, 幼嫩部混生刺毛。 葉互生, 具有刺長柄;葉片寬卵形, 長5-12釐米, 寬5-10釐米, 5-7羽狀淺裂, 兩面均被緊貼的硬毛, 脈上均有長刺。 夏、秋開花, 聚傘花序腋生, 花少數或單生;萼先端5裂有長刺;花冠輻狀, 白色, 裂片披針形。 雄蕊5, 子房上位。 漿果球形, 直徑2.5-4釐米, 光滑, 基部有帶刺的宿萼, 成熟時橙紅色, 有很多種子。

【性味】苦、辛, 微溫。 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 鎮痛麻醉。 跌打損傷, 風濕腰腿痛, 癰瘡腫毒, 凍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患處, 或煎水外洗。

【注意】不可內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