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我的健康我做主

在國外, “健康管理”是一種對個人及人群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和管理的過程。 我國健康管理事業尚處於啟蒙階段, 許多人對它還很陌生。 為此, 本刊特邀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周素芳博士教您如何管理健康。

事件重播 “快!醫生, 他又吐血了”, 32床的妻子驚恐地呼喊著, 這情景她已經歷多次。 她的丈夫是一個酒精性肝硬化並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 當他口噴鮮血真切感受死亡氣息時, 才後悔當初觥籌交錯、乾杯不醉……

現象分析 長久以來, 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人們對疾病的態度是重治療而輕預防, 不願把精力和金錢花在短期內看不到其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疾病預防上, 而是等到生了病才去看醫生。 實際上, 大部分內科疾病一旦生成就不易治癒, 總是反復發作, 或快或慢地不斷進展。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 總認為生病了找醫生就能解決問題, 殊不知醫生的能力是有限的, 醫學的力量是有限的。 面對疾病, 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改變, “重治療輕預防”的落後觀念, 在與疾病的鬥爭中佔據主動, 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疾病拒之門外。

健康對策 怎樣對疾病進行預防?現代“健康管理”是指專業健康管理機構實施的一整套系統的理論和程式, 但由於我國的健康管理事業剛起步,

目前專業機構尚未普及, 所以健康的自我管理就尤為重要。

對於現代人來說, 健康的維護絕不僅僅是醫生的職責, 它首先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 西諺中說:“所謂最好的醫生就是人類的本能, 而醫生就是幫助人類的本能。 ”這就說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瞭解得越多, 就越便於與醫生聯手鑄造健康的身體。

重視健康, 重視保健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 還要有健康的機體、精神狀態及社會適應能力。 從這個概念可以看出,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醫學泰斗吳階平教授說:“健康不是一切, 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

健康和生命一樣寶貴, 需要我們去珍惜、呵護, 失去了就難以找回, 不要等到疾病來襲才醒悟到健康的重要。

健康自我管理 1.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通過定期體檢、身體不適及早就醫, 及時掌握身體狀況, 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準備一個檔案夾, 將醫保卡號、就診醫院、醫生姓名及電話、急診聯繫方式、過敏藥物、血型等詳細記錄, 並將醫保卡、病歷、化驗單等分門別類整理歸入檔案夾, 固定存放。 就診時方便醫生診斷病情, 也便於根據健康狀況制定適宜的健康改善計畫。

2.健康知識, 隨時升級:當一個人處於健康狀態時, 往往意識不到健康知識的重要, 對防病治病缺乏自覺。 要養成主動接受健康教育的習慣, 經常閱讀和觀看保健雜誌、書籍、電視及廣播節目, 隨時更新和升級自己的健康知識。

3.在危害健康的諸因素中,

最嚴重的莫過於不良嗜好的影響。 一旦不良習慣養成, 對健康的危害作用就會經常或反復出現, 並逐漸導致疾病形成, 因此, 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有益健康。

4.自己第一, 醫生第二:沒有人比您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它出現的每個細微變化都不能忽視, 應定期諮詢和聽取醫生的建議。

可選擇一個值得信任的醫生, 長期保持聯絡, 他能給您專業的分析和指導, 讓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更加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