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養生之道不能忽略養心

一次老攝影家蔣齊生問美術家王朝聞先生:“如何提高藝術修養呢?”王朝聞答曰:“欣賞。 ”這雖然談的是藝術修養問題, 但對於人們的養心也大有裨益。

心, 貴在養。 然如何養呢?王朝聞先生所說的“欣賞”, 不失為一個有益的經驗。 欣賞, 乃享受美好的事物, 領略其中的情趣之謂。 這種作法恰是養心的一個好方法。

不是嗎?當你走進美術館流覽那一幅幅作品時, 心靈會受到陣陣的觸動;當你觀看那一張張風光旖旎的攝影時, 心中會產生一種愉悅之感, 當你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旅遊, 看到那多姿多彩的風景時,

心曠神怡之感會油然而生……這些都是欣賞給你帶來的感受, 這感受猶如你在乾渴時喝上杯清涼可口的茶水一般, 頓時讓你感到身心愉快。

在人們的生活中很需要這種欣賞的心境。 這種心境能讓人擺脫躁動, 去掉煩惱, 換來平和心態。 筆者有位朋友, 原先脾氣不大好, 遇事就愛著急發火, 後來在大家的開導下他學畫畫。 在學畫的過程中, 既要臨摹作品, 又要到實地寫生, 堅持數年下來, 不僅畫技大長, 他那著急發火的毛病也改掉了。 談及體會他說;“學畫畫急不得, 得耐著性子慢慢來。 再就是在外寫生時, 你得慢慢地觀賞, 這樣一來我也就被改造了。 ”一席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也許有人會說, 欣賞有那麼大的魔力嗎?魔力究竟有多大,

尚不敢妄言, 但這欣賞於人有幫助確是無疑的。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道:“欣賞, 其實就是將人的注意力相對集中, 當人對一景物觀賞、對一物件把玩時, 全身心都會處在一種良好的迴圈狀態, 這樣對於養心很有好處。 ”心, 樂在靜安。 心一平靜、安祥, 平和的心態呈現, 人就有了底氣, 進而看人看事也就能夠比較客觀、理智。

欣賞還能使人獲得更多的心境。 心境每人都有, 但有的人心境比較單一。 如果這單一的心境是愉悅的, 那還不錯;倘若是鬱悶的, 那就麻煩了, 應當趕緊改變。 如何改變呢?欣賞能助人一臂之力。 啟功先生年輕練字時, 每每寫完自我欣賞一番, 當有進步時, 得到的是愉悅心境;馬未都先生好收藏, 當他把玩一物件有新發現時,

得到的滿足心境;有的人喜歡坐下來觀賞一幅山水畫, 得到是恬靜的心境;有的人靜靜地看書, 得到的是獲新知的心境;有的老爺爺看小孫子, 觀其走路玩耍出怪樣, 得到的是歡喜心境。 由此可見, 好心境從欣賞中來。 只要學會欣賞, 慣於欣賞, 人的心境就會多多。 而多種心境於一身, 人的心態就會豐滿、充實。

至於說如何培養欣賞呢?說難也不難, 關鍵一條是要熱愛生活。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生活, 因為我們的一切歡樂, 我們的一切幸福, 我們的一切希望都只能和生活在一起。 ”德國詩人普拉頓也說:“合理生活的目的就在於:懂得什麼是正義的東西, 感受什麼是奇妙的東西,

渴求什麼是美好的東西。 ”這些話語都表明, 熱愛生活, 樂於探詢生活中的真善美, 才能進入欣賞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對生活缺乏熱愛之情, 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 那怎麼能做到欣賞呢?

具體到欣賞什麼?那就因人而異, 隨情而生, 不可能千篇一律。 舉凡你感興趣的領域、事物、人物, 都可納入欣賞的範圍。 然最重要的, 你首先要有一個樂於欣賞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