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暴走健身為何惹上足跟痛

今年55歲的老劉, 愛看電視上的健身節目, 特別羡慕那些健身達人, 經過比較, 並根據自身狀態, 他選擇暴走健身, 信心十足, 開始幾天先走幾公里, 逐步增加到十幾到二十公里, 堅持還不到1個多月便出現雙足跟疼痛, 不但不能運動, 還影響正常行走, 經採用中藥內服外用治療, 才得以痊癒。 為啥暴走健身的老劉會有惹上足跟病?

暴走健身為何會引發足跟病

從生物力學講, 足跟是承重的一個主要部位, 人體三點支撐受力, 體重的50%都由足跟承受, 其餘由前足內外側分別承擔。 足跟部除了一塊跟骨外, 下方還有一個富有彈性、類似“肉墊”的承重結構——脂肪墊。

隨著年齡增大, 脂肪墊軟組織發生退化改變, 其膠原、水分及彈性纖維組織逐漸減少, 脂肪組織萎縮變薄, 且彈性減退。 當附著于跟骨下方的筋膜受到足弓應力慢性牽拉損傷, 或足跟持續的壓力刺激, 脂肪墊局部就會形成一種無菌性炎症反應, 從而引起疼痛不適, 就不能很好盡到自己的“職責”。 發病後, 患者每遇行走過長、站立過久出現疼痛, 休息時減輕, 有些人剛站起來特別痛, 一下子不敢走路, 如果走一會, 症狀反倒有所減輕, 病程持續較長,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暴走是一種高強度且簡單易行的時尚運動方式。 選定一條路線, 沿著路線徒步行走, 十幾公里至幾十公里,

說走就走, 自由自在, 放鬆心情, 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有助人們身心健康。 但暴走其實也是極限運動的一種, 它挑戰著人們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對中老年而言, 暴走是臨床上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使足跟脂肪墊過度勞累和損傷, 造成軟組織發炎、水腫, 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烈疼痛。

選擇運動應因人而異

由此看來, 中老人要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和喜好, 選擇適宜健身鍛煉方式。 比如散步、健身操、太極拳等, 最好是溫和舒緩的運動, 而選擇暴走一定要慎重, 要量力而行。 如果選擇了暴走, 行走距離不能太遠, 不妨採取3~5公里的“小暴走”試試, 時間不能太長, 控制在40~50分鐘, 中間適當小憩, 不要讓足跟超負荷, 要循序漸進, 視足跟適應壓力刺激變化反應,

再決定增加運動量。 一旦出現足跟疼痛不適, 要適當休息, 減少活動, 切莫陷入越痛越走、越走越痛的怪圈。 另外, 還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骨科就診。

預防足跟痛, 平時要善待足跟, 不穿底太硬的鞋, 不要讓足跟長久站立或過度行走, 還要控制體重超標, 注意保暖以免風寒濕冷侵襲。 由於足跟周圍穴位豐富, 堅持每晚溫水泡腳, 自我按摩足跟, 可以疏通經絡, 改善血液迴圈, 對預防腳跟痛也很有益處。 (郭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