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手是養生好參謀

編者的話:乾隆皇帝有詩雲:“掌上旋日月, 時光欲倒流。 周身氣血湧, 何年是白頭?”這首詩充分道出了手部養生的重要性。 人的手與全身經絡息息相關, 不但外觀是健康的晴雨錶, 更是養生的絕佳途徑。 掌握了手部養生的知識, 也就掌握了一把健康的金鑰匙。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 周迎春 教授 羅 浩

南京自然醫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氏手診傳人 楊 璞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丁麗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 鄭 軍

手掌有5個診病區

食指下方看肝膽 中心對應是脾胃

看手相, 說是能看出命運, 其實更能看出健康。 我們的雙手與全身經絡聯繫密切, 身體上的問題多能從手上反映出來, 因此手診是中醫望診和養生的好參謀。 尤其是在治未病方面, 當西醫體檢指標都正常, 但總是覺得不舒服的時候, 手掌也許能告訴你答案。

兩人一握手, 就能感受到對方的手溫。 楊氏手診對於手感辨證有四句口訣:“手掌長握熱到燙, 多是實熱炎症傷;握久反而不覺熱, 多是體內有虛火。 手掌握著像冰塊, 寒氣遊竄體內外。 若是只有手指寒,

心臟血管慢迴圈。 ”意思是說, 手溫比正常人高, 尤其是越握越熱, 一般提示體內有實熱, 多是炎症。 如果一開始握手感覺有點熱, 但是時間長了反覺得不是很熱, 一般是虛火, 這種人容易失眠多夢、心煩口幹, 要注意滋陰降火。 手感比正常人寒者, 一般屬於陽虛, 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微循環障礙、月經不調等患者。 如果主要是手掌寒, 一般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弱, 受涼容易腹瀉, 女士多為白帶過多;如果主要是手指寒, 往往提示血液迴圈不太順暢, 容易疲勞乏力、頭暈頭痛。

楊氏手診把手掌劃分為五大區域, 就是掌中的“五嶽”。 手掌中心偏上的位置是“中嶽”, 對應脾胃, 如果這個區域的亂紋較多或顏色偏黃, 脾胃功能不是過於亢進就是虛弱。

食指下方是“東嶽”, 對應肝膽, 如果出現“井”字紋, 最好到醫院查查肝膽。 中指下方是“南嶽”, 它與“中嶽”的交匯位置如果偏紅或有紅白交織, 要注意血壓、血脂, 著重預防心腦血管病。 手掌的下方一直到手腕屬於“北嶽”, 對應腎臟與膀胱, 如果有一些小圈圈一樣的紋理, 體檢時就要著重檢查泌尿系統, 女性注意預防尿路感染、白帶增多以及卵巢囊腫, 男性注意預防前列腺增生、尿道炎、腎虛等問題。 小拇指下方是“西嶽”, 靠手腕的部位對應肺, 這裡如果有青筋出現, 要注意養護肺功能, 不宜太勞累。

手上的“青筋”實際上是靜脈血管。 “青筋”凸起往往提示體內有血瘀、痰濕、熱毒等。 楊氏手診對此也有口訣:“青筋出現莫慌張, 仔細查看在何方。

拇指根下肺氣阻, 中指根下心氣傷。 食指根下肝氣滯, 掌心若有腸不暢。 ”大家仔細觀察青筋的位置, 有助於初步把握養生的重點。

男性 按壓勞宮能減壓

人的雙手有86個穴位, 12條經絡通過, 還有很多奇經、奇穴和放射區, 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 下麵4個手部養生穴, 常按揉有助延年益壽。

勞宮穴。 工作壓力大是社會通病, 特別是男性, 更容易因壓力患病。 他們不妨經常按揉勞宮穴。 勞宮的位置很好找, 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心神疾患及中風昏迷、中暑等急症, 還可治療癲癇、嘔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瘡等。 平時常按摩此穴, 可起到調整心神、清心和胃的作用, 對於因工作壓力大、緊張等引起的口瘡、心慌、心悸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合穀穴。 位於虎口。 中醫講, 面孔合穀收, 意指治療面部疾病都可選擇合穀。 平時常按揉合穀穴, 不僅可以促進頭面部血液迴圈、解除疲勞、提神醒腦, 還可預防牙痛、頭痛、鼻出血和痛經等問題。

內關穴和外關穴。 內關穴在臂前腕橫紋上兩寸, 常用於心神、胃腸、腦血管等方面的治療。 外關穴在腕背側, 和內關相對, 常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聽力下降和腰背痛。 內關、外關結合著一起按摩, 可起到益氣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對於女性還可以起到調心養血、美容養顏的功效。

女性 年過五十按五穴

女性絕經前後常出現潮熱多汗、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眩暈、耳鳴、多疑、失眠等更年期症狀。 中醫認為, 其原因在於步入中年後天葵不足、腎精不足,從而導致心腎不交。在推拿治療方面,選穴以心腎兩經為主。

女性手部養生,可常按摩內關、外關、合穀、神門和曲池。方法:從合穀開始,以拇指指尖按揉穴位,左右各36次,感覺穴位酸、麻、脹、重為得氣;進一步按揉神門,方法同合穀;接著分別按摩內關和外關,各48次;最後按揉肘部外側的曲池,此穴位也是更年期綜合征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方法同合穀。

幼兒 旋推手指治積食

夏季濕熱困脾,嬰幼兒經常不思飲食或消化不良、肚脹,都可以通過推拿手部來緩解。具體方法包括補脾經、清脾經、清胃經、清大腸等。

脾經位於拇指螺紋面,將孩子的拇指微屈,由指尖沿拇指外側(橈側)緣推向指根或用拇指反復旋推(環揉)孩子拇指指肚為補脾經。一手持幼兒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患兒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為清脾經。清胃經的手法是:家長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從孩子拇指手掌面的近掌端第1節推向指根。清大腸的手法是:從孩子虎口開始,沿食指外緣(橈側)推到指端。此外,按揉大拇指下方肥厚處也能緩解嬰兒積滯。以上動作每天一次,每次100~300下,飯後不宜馬上做。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塗抹雙手,以免損傷孩子皮膚。

老人 常揉核桃防老癡

揉核桃、把玩小物件是很多老年男性的愛好,這的確是養生之道。人手掌上分佈著許多穴位,長期轉核桃、健身球,一方面核桃表面凹凸不平,另一方面配合“揉、搓、壓、紮、蹭、滾”等動作,能充分調動所有手部骨骼、關節,刺激按摩手部穴位,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脈的作用,有防治頭暈、失眠的效果。

一般來說,帶棱的、帶刺的把玩物尤其適合老年人。可按以下方法盤玩:1.置兩隻核桃于單手掌心,手指用力,讓核桃在掌心順轉和逆轉,形成太極之象。旋轉時要手指緊貼核體,使雙核互相摩擦,不要碰撞。2.兩手心用力夾球,相對按壓,先用右手向左手壓,然後翻腕使左手在上,邊壓邊翻轉手腕。3.雙手握核桃,邊運核邊原地踏步;單手握核,兩手交替運核,踏步時大腿要盡可能上抬。

老年女性則可以做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縫玩具等,同樣可以起到手部養生的功效。此外,經常雙手十指相對、互相敲擊,有利於手部氣血運行,增強手的靈活性,還能養筋柔肝,對鍛煉大腦、預防老癡十分有好處。

“旋腕操”通經脈

“旋腕握固”是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一個分解動作,可謂手部保健“速食”,隨時隨地都能做。

1.拇指在內,其餘四指握攏(如圖1),放在腰間,先將左拳慢慢向前沖出,拳要握緊,向前怒目而視(如圖2)。2.手指慢慢鬆開,由拳變掌,拇指向下。隨後,左手向上、向左、向下旋繞,手腕幾乎旋轉一周(如圖3)。3.轉到手指向下時,拇指內扣,其餘四指握攏,收回腰間。然後換右手重複同樣的動作,兩手交替練習。

此動作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拳頭要緊握,持續數秒,以鍛煉手部小肌肉群;二是旋腕時,不管掌指處於哪個角度,都要儘量保持掌心朝前,手掌與腕關節垂直,以加大對腕管的刺激。

手指分佈著6條經脈的井穴,相當於末梢氣血運行的開關,手腕上分佈著臟腑的原穴。做上述練習時,通過握固、旋轉的鬆緊交替,能刺激按摩這些井穴、原穴,暢通經脈氣血,同時對腕管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經常做做旋腕握固,不僅可以防治滑鼠手,還可以保健臟腑,延年益壽。 其原因在於步入中年後天葵不足、腎精不足,從而導致心腎不交。在推拿治療方面,選穴以心腎兩經為主。

女性手部養生,可常按摩內關、外關、合穀、神門和曲池。方法:從合穀開始,以拇指指尖按揉穴位,左右各36次,感覺穴位酸、麻、脹、重為得氣;進一步按揉神門,方法同合穀;接著分別按摩內關和外關,各48次;最後按揉肘部外側的曲池,此穴位也是更年期綜合征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方法同合穀。

幼兒 旋推手指治積食

夏季濕熱困脾,嬰幼兒經常不思飲食或消化不良、肚脹,都可以通過推拿手部來緩解。具體方法包括補脾經、清脾經、清胃經、清大腸等。

脾經位於拇指螺紋面,將孩子的拇指微屈,由指尖沿拇指外側(橈側)緣推向指根或用拇指反復旋推(環揉)孩子拇指指肚為補脾經。一手持幼兒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患兒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為清脾經。清胃經的手法是:家長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從孩子拇指手掌面的近掌端第1節推向指根。清大腸的手法是:從孩子虎口開始,沿食指外緣(橈側)推到指端。此外,按揉大拇指下方肥厚處也能緩解嬰兒積滯。以上動作每天一次,每次100~300下,飯後不宜馬上做。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塗抹雙手,以免損傷孩子皮膚。

老人 常揉核桃防老癡

揉核桃、把玩小物件是很多老年男性的愛好,這的確是養生之道。人手掌上分佈著許多穴位,長期轉核桃、健身球,一方面核桃表面凹凸不平,另一方面配合“揉、搓、壓、紮、蹭、滾”等動作,能充分調動所有手部骨骼、關節,刺激按摩手部穴位,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脈的作用,有防治頭暈、失眠的效果。

一般來說,帶棱的、帶刺的把玩物尤其適合老年人。可按以下方法盤玩:1.置兩隻核桃于單手掌心,手指用力,讓核桃在掌心順轉和逆轉,形成太極之象。旋轉時要手指緊貼核體,使雙核互相摩擦,不要碰撞。2.兩手心用力夾球,相對按壓,先用右手向左手壓,然後翻腕使左手在上,邊壓邊翻轉手腕。3.雙手握核桃,邊運核邊原地踏步;單手握核,兩手交替運核,踏步時大腿要盡可能上抬。

老年女性則可以做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縫玩具等,同樣可以起到手部養生的功效。此外,經常雙手十指相對、互相敲擊,有利於手部氣血運行,增強手的靈活性,還能養筋柔肝,對鍛煉大腦、預防老癡十分有好處。

“旋腕操”通經脈

“旋腕握固”是健身氣功·八段錦中的一個分解動作,可謂手部保健“速食”,隨時隨地都能做。

1.拇指在內,其餘四指握攏(如圖1),放在腰間,先將左拳慢慢向前沖出,拳要握緊,向前怒目而視(如圖2)。2.手指慢慢鬆開,由拳變掌,拇指向下。隨後,左手向上、向左、向下旋繞,手腕幾乎旋轉一周(如圖3)。3.轉到手指向下時,拇指內扣,其餘四指握攏,收回腰間。然後換右手重複同樣的動作,兩手交替練習。

此動作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拳頭要緊握,持續數秒,以鍛煉手部小肌肉群;二是旋腕時,不管掌指處於哪個角度,都要儘量保持掌心朝前,手掌與腕關節垂直,以加大對腕管的刺激。

手指分佈著6條經脈的井穴,相當於末梢氣血運行的開關,手腕上分佈著臟腑的原穴。做上述練習時,通過握固、旋轉的鬆緊交替,能刺激按摩這些井穴、原穴,暢通經脈氣血,同時對腕管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經常做做旋腕握固,不僅可以防治滑鼠手,還可以保健臟腑,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