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如何應對苦瓜臉 職場的冷暴力

看到別人“表情不好”, 自己的心情不知不覺也會受影響。 如今, 網友們給這種現象起了個新鮮名詞——“表情暴力”。 專指冷漠、憤怒、悲傷、猜疑等負面表情, 間接對他人的情緒帶來傷害。

辦公室白領最易“表情暴力”

都市白領生活節奏快, 工作壓力大, 容易會積攢一些負面情緒。 如果在辦公室裡釋放, 如在同事面前唉聲歎氣、眉頭緊鎖、做苦瓜臉, 負面情緒極有可能傳染給同事, 讓辦公室的氣氛變得壓抑, 這就是“表情暴力”。

同樣, 因職業要求, 每日都得微笑示人, 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 也會讓人憋出“內傷”。

在此, 有人把表情暴力的傷害分成了兩種,

“外傷型”和“內傷型”。 前者指消極表情傳染他人, 使別人也心煩意亂;而後者指為了迎合他人強顏歡笑、裝腔作勢, 自己的內心卻迷茫空虛。

“外傷型”表情暴力

劉超最近特別不願意去上班。 同一辦公室的魏冉, 整天不是長籲短歎, 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還有隔壁的孫菲, 也不知道有什麼想不開的事, 動不動就愁雲慘霧, 淚眼迷蒙, 把整個屋子搞得和遺體告別的氣氛差不多;還得提一下門口傳達室的張大爺, 和人說話眼皮都不抬一下, 一大清早的就給人心裡添堵。

專家拆招:學會對壞情緒“視而不見”

所謂“表情暴力”的“外傷型”, 實際上是指外界“壞表情”對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 即他人通過其表情,

傳遞給我們一種消極、抑鬱或焦慮的情緒, 並由此造成困擾和壓力。 就如同案例中的劉超, 他認為自己不能平靜面對的“壞表情”, 實際上是三種比較典型的負面情緒寫照——抑鬱、悲傷和冷漠。 很多我們所看到的“壞表情”, 其實是當事人遭遇挫折和失敗後的一種自然回饋方式, 往往不受控制。

也許魏冉動用積蓄投資的股票一路跌停, 糟心得很;也許孫菲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 一時之間不能接受;也許張大爺的腳崴了, 腰閃了, 身體不適, 自然沒了“家長里短”的閒聊。

事情其實很簡單, 但猜忌和懷疑卻使你開始煩躁不安。 “他的臉色是不是沖著我來的-”“他為什麼總這副德性啊-”當你把別人的沮喪情緒轉移到自身時, “表情”就成為了一種暴力工具。

那些整天苦著臉又不說話的人, 一般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不強, 不能客觀地對待事物, 對於外界的很多議論及評價會產生負性情緒。 專家建議應該“視而不亂”, 尊重了他人, 也保護了自己, 可謂是一舉兩得。

“內傷型”表情暴力

蕾絲是個漂亮的女孩子, 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做前臺工作, 每天笑容可掬地迎來送往。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她經常一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 吃飯的時候挑三揀四, 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 甚至輕易掉下眼淚。

專家拆招:勉強微笑讓人更有壓力

“表情暴力”中“內傷型”的人, 經常被迫在情緒消極時還要維持一種愉悅自然的姿態。 臨床上稱之為“微笑型抑鬱症”。

違背真實感受的美好表情相比較“哭喪著臉”的自然反應,

會施加給人更沉重的壓力。 一方面, 對於表情的製造者來說,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表現出與真實狀態完全相反的微笑, 會使人感覺更加疲憊更加難過。 而另一方面, 這樣名不符實的笑容會傳遞給周圍的親人及朋友一個虛假的“快樂”資訊, 使你在本該接受慰藉和鼓勵的時候, 卻要獨自承受壓力。

專家建議, 長期處在這類工作崗位的“微笑一族”, 沒有陽光燦爛的笑容, 有平和禮貌的舉止也可以, 只要在職業道德規範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