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小寒節氣飲食秘訣 臘八粥益氣養脾胃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 小寒時, 太陽運行到黃經285度, 時值西曆1月6日左右(1月5日~7日)。 小寒之後, 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俗話說, 冷氣積久而寒。 此時, 天氣寒冷, 大冷還未到達極點, 所以稱為小寒。 那麼大家知道小寒節氣如何養生嗎?小寒節氣養生吃什麼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具體瞭解一下吧。

小寒養生 因人而異

冬日萬物斂藏, 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 收藏陰精, 使精氣內聚, 以潤五臟。 冬季時節, 腎的機能強健, 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 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祖國醫學認為, 寒為冬季的主氣, 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寒為陰邪, 易傷人體陽氣, 寒主收引凝滯。 所以, 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 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冬日萬物斂藏, 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

收藏陰精, 使精氣內聚, 以潤五臟。 冬季時節, 腎的機能強健, 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 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

小寒節氣飲食習俗

進入小寒節氣, 也已進入數九寒天, 飲食以冬季進補為主。 冬季乾冷的時候, 醫學專家提醒人們注意冬日養生, 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養腎防寒”:要補血、補氣、補陰、補陽。 民諺也有“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之說, 足見冬日養生進補的重要性。 俗語“冬吃蘿蔔夏吃姜, 不用醫生開藥方”是一種補, 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適當多吃點羊肉、狗肉的習慣, 也是一種補。 但不要千篇一律, 本著缺什麼補什麼, 順其自然為好。 因此, 一定要注意, 千萬別貪戀油膩、辛辣的食品,

應以補氣潤燥為主。 當然, 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 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 多喝藥一碗”。 冬日養生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身體鍛煉, 多進行戶外活動。 專家們提倡, 要根據各自的身體情況適當進行一些體育活動, 特別是在陽光出來時鍛煉為佳。 強身健體, 增強禦寒能力, 這才是最重要的養生途徑。

小寒飲食養生寶典

俗話講:“藥補不如食補”, 在小寒節氣到來之際, 小編特別為您提供了以下飲食建議, 希望通過健康的飲食方式幫您調理身體, 防治疾病。 “小寒大寒, 冷成冰團”, 從字面理解, 大寒冷於小寒, 但實際上確是小寒比大寒冷, 因此“三九天”就恰在小寒節氣之內。 古有“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

近一年的消耗使臟腑的陰陽氣血有所偏衰。 根據中醫“冬主收藏”的說法, 在這一寒冷節氣我們應該滋養陽氣、收藏精微物質, 使臟腑功能得到補充。

“臘八粥”原料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 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

合水煮熟, 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 以作點染。 ”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 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 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 食粥一大碗, 空腹胃虛, 穀氣便作, 所補不細, 又極柔膩, 與腸胃相得, 最為飲食之妙訣。 ”

麒麟鱸魚

為溫養陽氣、斂陰津於內, 還可食鱸魚。 《本草綱目》記載:“味甘平, 入肝脾腎經, 有補五臟, 益筋骨, 治水氣, 多食宜人, 曝幹甚香, 益肝腎, 安胎補中。 ”。

此時令, 水果中以食梨為佳。 梨, 醫書記載性寒,

味甘, 微酸, 入肺胃心肝經。 主治熱嗽, 止渴, 治客熱中風不語, 止心煩、氣喘。 能夠調肺涼心, 消痰降火, 解瘡毒。 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最後, 給大家推薦一道益壽鴿蛋湯。

原料:枸杞、黃精各10克, 鴿蛋4個, 冰糖適量。 做法:1.將枸杞、黃精洗淨切碎, 待用。 2.鍋中注入適量清水, 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後約15分鐘把鴿蛋打破後逐個下鍋內,同時將冰糖入鍋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沛滋陰。

特別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節氣也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和養生之法。

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後約15分鐘把鴿蛋打破後逐個下鍋內,同時將冰糖入鍋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沛滋陰。

特別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節氣也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症、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生觀和養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