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蘇東坡的養生之道

蘇東坡是我國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可謂家喻戶曉。但是蘇東坡在醫學上的貢獻和作為,卻少為人知曉。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而他卻處事達觀,淡薄名利,並寄情畫山秀水,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詩。“謫居淡無事,何異老且休,雖過靖年節,未失斜川游,春江綠夫波,人臥船自流。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中流遇漩渦。舍舟登層丘,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舟。過子詩似翁,我唱而酬酢,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乎。”這首詩道出了詩人老年貶謫他鄉,閑來無事,駕舟出遊的情景。在微波輕蕩的春江之上,佇立船頭,任憑小舟隨著鳴叫的海鷗隨波逐流。到中流遇到了漩渦,便舍舟登商丘。父子詩酒相酬,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蘇東坡自詡,此時此地此境縱然身處桃花源中的陶淵明,也未必有如此的快樂和悠閒自得。蘇東坡正是有這樣一種健康的心態,因而至老仍身強體健,面色紅潤,才思敏捷。

除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情緒外,蘇東坡的營養觀也頗值今人仿效,下面這首詩可見一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此間哪有揚州鶴。”這首詩的意思是:吃飯可以沒有肉,但居處周圍不可沒有竹。不吃肉可能讓人變瘦,但住處周圍沒有竹卻使人卑俗。人瘦經調養可以再發胖,人若卑俗了卻難有藥可醫。有人笑他說這些話是高傲又似癡呆。他卻認為,人們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間哪有人能騎鶴升仙呢?

在蘇東坡留給後世的2700多首詩中,我們還能夠讀到他自製營養飲食、煎藥療疾的情景:“我昔在田間,寒皰有珍烹,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誰知南嶽老,解作東坡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勿語貴公子,從渠醉膻腥。”從田間採摘菘菜、蔓菁、薺菜等洗淨後放入煮器中熬湯,再加上生米為糝,放入少量生薑,羹爛可食,蘇東坡自名為“東坡羹”。此羹不用魚肉五味,卻可以止咳去痰,發散表寒,實為“藥食同源”的最好例證。

據說蘇東坡還發明了一種飲茶去膩固齒法,蘇東坡用茶葉泡釅茶,每次飯後,用此釅茶來漱口,這樣殘留在齒縫中的飯菜屑就會被漱掉。今天看來,此法也頗有科學性,因為吃飯時口腔會分泌大量唾液,此唾液跟胃液一樣帶酸性。而釅茶中含咖啡鹼和茶鹼,飯後用茶水漱口,使酸堿中和,能使口腔清潔,不但去膩,還能起到固齒作用。

蘇東坡不僅自我修身養性保持健康的良好狀態,他還創辦了“安樂坊”(相當於今天的醫院住院部),製作稀粥藥劑供給貧困百姓療疾,真正的為群眾療疾祛病作出了貢獻。那是西元1089年,守哲宗四年間,蘇東坡被派任赴錢塘(今浙江杭州)當地方官,他一上任,就遇到了疫病大流行。那裡,街頭巷尾是一片病痛呻吟聲,荒郊更是屍橫遍野。此時的蘇東坡沒有慌張,而是積極應對。他一面及時向朝庭奏明狀況請求支援,一面緊急採取自救。他先是開倉賑濟讓百姓吃上飯,接著又籌集款項開設病坊。為了開辦病坊,蘇東坡自己先捐出了50兩銀子。在他的帶動下,半個月後病坊正式開診收治病人。由於專門向廣大貧苦大眾開放,所以病坊總是滿員,蘇東坡便派專人熬制稀粥藥劑,免費讓病號食用。由於這種病坊的精心療治,三年間共有1000多人康復,且無一例醫療事故,以致當地的百姓稱譽這種病坊為“安樂坊”。

蘇東坡在當時特定條件下創辦起的病坊,實是杭州地區最早的醫院雛形。為平息疫情、為百姓健康作出了貢獻。同時,據史料記載,蘇東坡還愛好醫藥研究,並與許多對中醫藥學造詣較深者結友探究有關醫藥知識,比如文前所提及的藥坊,就是他從精通《傷寒論》的名醫龐安時那裡得到啟迪而創建的。他研製的稀粥藥劑,則是他平時精研藥理心得體會和收集到的民間驗方融會貫通後試製而成的。這些藥劑對當時貧苦百姓既起到了治病療疾的作用,又省卻了貧苦大眾無錢就醫的煩惱,因此很快在民間廣為流傳開來。這些保健藥粥至今仍為百姓沿用,比如用白頭翁、車前草等中藥熬制的藥粥可治腹瀉,還有沿用至今“蘇合香丸”等據說也是蘇東坡研製首創的。也便有了“開心暖胃問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的詩句。

蘇東坡還創造了一套名為“香泉功”的體療調息功法,包括步息功、臥息功、爬行功和橋功四部分。比如步息功,也叫行息功,就是行路與調息合用的功法,通常緩緩步行,配合細微呼吸,達到吐故納新的作用,此功法適合腦力勞動者和中老年人。再比如第四部“橋功”,則是利用上翹十指,提肛抬臀來鍛煉腰、腹、胯、肛等。堅持練好翹指、縮腹、提肛,可以防治胃下垂、遺精、痔瘡與便秘,而挺腰抬臀,則可防止背痛、腰肌勞損。

蘇東坡在醫學上的成就,還可以從一本後人編的《蘇沈良方》集中反映出來。所謂“蘇”即蘇東坡,“沈”即沈括,《蘇沈良方》就是這兩個文化名人創制或搜集整理的活病良方的集子,共收有170餘條藥劑,是一部較為科學實用的古籍醫書,今天若“古為今用”,對大眾健康仍有裨益。

這裡還應提及的一點是,蘇東坡對求仙訪道,服石煉丹很反感,他曾對當時社會上的士大夫階層盛行的尋求仙丹妙藥的愚昧行為給予辛辣的諷刺:“金丹不可成,安期渺雲海。屍解竟不傳,化去空餘悔。”而他則重道自守,養氣志堅,如“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詩中可見蘇東坡練功時清朗的精神境界及他屏棄一切煩惱的愉悅心態。葆有如此一種心境,也便成就了蘇東坡是一個健康、快樂的老頭兒。

這裡還應提及的一點是,蘇東坡對求仙訪道,服石煉丹很反感,他曾對當時社會上的士大夫階層盛行的尋求仙丹妙藥的愚昧行為給予辛辣的諷刺:“金丹不可成,安期渺雲海。屍解竟不傳,化去空餘悔。”而他則重道自守,養氣志堅,如“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詩中可見蘇東坡練功時清朗的精神境界及他屏棄一切煩惱的愉悅心態。葆有如此一種心境,也便成就了蘇東坡是一個健康、快樂的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