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冬季保暖需注意謹慎著衣

立冬以後, 天氣逐漸變冷, 氣溫遍地, 冷空氣席捲南北, 人們也開始感受到寒冷的威力, 所以此養生防寒就成為第一要務, 雖說天氣寒冷, 但是卻也是人們滋補保健的好時節, 所以只要多加注意, 是我們休養生息、補腎助陽的好時節。

調暢氣血多運動。 立冬過後, 天氣日漸寒冷, 要提前著手, 進行適應性訓練。 洗臉時, 可以先用溫水, 改善面部血液迴圈;然後再用涼水, 增強耐寒能力。 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 出門前要搓手、跺腳、按摩頭部, 讓身體有個預熱動作。 如果身上有汗, 應擦乾後再外出。 《黃帝內經》提出“冬三月,

早臥晚起, 以待日光”, 這也是從避寒的角度考慮, 不僅僅是要早睡晚起, 戶外運動的時間也要相應推遲, 最好安排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 此時能有充足的陽光照耀, 以驅散寒氣。 冬季身體比較僵硬, 準備動作很重要, 先要活動足踝、膝關節、腰椎、頸椎, 再開始鍛煉。 鍛煉不宜過於劇烈, 應避開雨雪、霧霾等。

注意保暖慎衣著。 中醫還強調, 冬季應“去寒就溫, 無泄皮膚, 逆之則傷腎”, 這就是說衣著要注意、保暖很重要。 穿過緊的衣服, 身體熱量更易於向外散發, 反而不利於保暖, 所以冬季宜穿鬆軟合體的衣服, 尤其要注意雙足、雙手和頭頸部的保暖。 穿衣既不能過薄, 讓面色蒼白或晦暗、手腳冰涼;也不能過厚, 使面色通紅、手心出汗。

厚薄合適的標準應是面色紅潤、手腳溫暖。 “頭為諸陽之會”, 不注意保暖, 陽氣就很容易外泄。 老年人、體弱的人或慢性疾病患者, 出門前最好戴一頂帽子。 此外, 中醫也強調“背宜常暖”, 怕冷的人可以加一個背心。

辨證用膳重溫補。 冬季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適度溫補。 一般來講, 平時怕冷陽虛的人宜吃溫熱性的食物, 如羊肉、大蔥、肉桂、生薑、韭菜等。 陽盛愛上火的人也不宜過食生冷, 宜吃性平偏溫的食物, 如牛肉、小米、米酒等, 可以增加水果攝入以清內熱。 氣虛的人平時氣短乏力、動則氣喘, 宜食用板栗、大棗、核桃等益氣的食物。 平時陰虛內熱、五心煩熱、盜汗、口幹不喜飲、夜夢多的人, 可適當多吃些鴨肉、帶魚、紫菜、海帶等, 但應搭配生薑、紫蘇等調料減其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