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爬行健身益處多

近年來, 隨著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 更多的人越來越重視健康, 而健身也就成為人們體育鍛煉的重要方式。 時下, 人們的健身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常見的有扭秧歌、跳廣場舞的, 有打太極拳、有甩鞭舞劍的;專業一些的還有攀岩、騎自行車拉練、專業健身訓練等, 而且, 創新的健身方式層出不窮。

近來, 在很多場所又出現了一種奇特的運動方式——爬行。 這是一種類似於動物四肢著地的健身姿勢, 也引來很多人的議論圍觀。 在多個休閒場所, 時常都能看到身著寬鬆舒適運動服飾的市民, 先是做一些熱身準備動作,

隨後開始彎腰弓背、手足並用地在地面上一路向前爬行。 一圈兒下來, 人人都是汗流不斷。 現場很多觀看他們爬行的路人也紛紛上前詢問爬行的好處及方法和要領。

這種爬行真有健身效果嗎?就此,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醫院第一分院康復醫學專家、主任中醫師孟慶貴進行瞭解讀。

孟慶貴介紹, 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以後的必需的姿態, 但不是唯一的狀態。 直立時, 脊柱擔負起了全身60%以上的重量;此部位是身體的一個薄弱環節, 容易使脊柱、大腦、心臟等發生疾病。 不少生理學家都認為, 冠心病、高血壓、脊椎病、關節炎、內臟下垂等疾病都與直立有關。 而爬行是人類一種原始本能的運動方式, 因為人類在嬰兒時期首先學會的就是爬行。

那麼, 爬行健身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益處呢?

孟慶貴解釋說, 在中醫的典籍中, 古代名醫大家對爬行的作用都有很深刻的認識, 華佗的“五禽戲”中就有模仿動物爬行的動作。 從中醫的經絡理論來講, 爬行可以使氣貫全身, 讓氣在各個器官中和經穴中流動, 從而起到健身的功效。 我國傳統武學理論中, 都有模仿動物爬行的動作, 就是這個原因。 從現代醫學上來講, 主要因為這個動作是全身性協調動作, 能使一些平時使用較少的肌肉得到鍛煉, 同時也能強化全身的肌肉、韌帶、骨骼等組織部位。 目前, 爬行主要分為跪爬(或叫手膝爬)和手足爬兩種姿勢。 前者是以兩手和兩膝著地, 手膝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

其特點是頭抬起, 五指分開著地, 兩臂與肩同寬, 兩膝著地, 與肩同寬;後者是以兩手和兩腳著地, 手足交替依次爬行的方法, 其特點是頭抬起, 五指分開著地, 兩臂與肩同寬, 雙足著地分開約一肩半寬, 腳前掌著地, 膝微屈。 孟慶貴較為認可的是後一種, 因其鍛煉性更強。

爬行有“四益”

一是有益於氣機通達

孟慶貴指出, 爬行健身是一種全身性運動, 非常符合中醫的整體觀念。 中醫講, 一氣貫全身。 爬行時, 氣可通過運動, 到達全身各部位, 特別是四肢。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 因此對一些如腰椎部疾病、腰肌勞損以及多種頸、肩、脊柱病等, 爬行均具有一定的療效。

二是有益於血液流暢

孟慶貴解釋, 人體直立時, 要推動氣血循環,

就要克服血液的重力影響, 心臟的負擔就會很重;而且人在直立運動時, 以下肢活動為主, 氣血會更多地下行, 人體的心臟及其上部的器官氣血就會減少。 與此相比, 爬行時由於心臟及其以上部位位置的降低, 有利於全身的氣血循環, 對防治心病等有積極意義。

三是有益於健腦

人在爬行時, 頭部經常下垂, 其氣血量相應增加, 因此對其腦部健康非常有益。

四是有益於強身健骨

孟慶貴指出, 爬行對全身其他一些系統也有諸多好處:爬行能使身體變得更強壯, 因為這是全身性協調活動, 全身的肌肉、韌帶、骨骼甚至經絡都要加入運動;爬行也可使骨骼變得更硬, 可減少骨質疏鬆, 同時使關節變得較柔軟;爬行可使肌肉受益使肌肉變得更有張力和彈性,

也更為發達, 收縮自如;爬行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當手臂向前伸展、橫膈膜拉開的時候, 會吸入大量氧氣, 當下肢向上移動時, 橫膈被壓縮, 促進肺部排出大量廢氣。 爬行促進呼吸功能, 吸氣、呼氣的協調, 要靠爬行時移動的方式來調節, 爬得越快, 所進行的深呼吸越多。

爬行運動有“四要”

場地要安全 孟慶貴強調, 爬行地點要選擇在寬敞、安全的地方進行, 不要選擇在熱鬧和有車流的地方, 一方面為鍛煉安全, 也不影響交通。

衣物要寬鬆 孟慶貴提示, 鍛煉時要穿比較寬鬆的運動服, 不要太緊;同時要充分考慮通氣性和透汗性。

準備要充分 孟慶貴告誡, 在爬行前, 應做充分的熱身準備,

不要突然進行運動;同時也應注意,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爬行這項運動, 像患有肩周炎、肌肉勞損、頸椎椎間盤突出或眼部有疾病的人, 就不適宜爬行健身;高血壓患者也要注意爬完緩慢起身, 以免引起腦部供血不足發生暈眩。

運動要適度 雖然爬行益處多, 但鍛煉時更應適度, 不要過量, 以免引起相反效果。 孟慶貴建議說, 每次爬行5分鐘, 休息2~3分鐘, 然後重複, 連續3次為1組, 共做3~4組, 約60分鐘為宜。 (衣曉峰 鞏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