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中風康復重在“動” 教你康復操鍛煉

鄰居林老媽恰逢老伴外出,林老媽突然患了中風。 經過醫生的精心施治,生命保住了,但出院後右側手腳只能輕輕地動彈動彈,幾乎沒有力氣,口角偏斜,說話也不利索。 老伴鐘老伯便擔負起照顧林老媽康復的重任。 鐘老伯每天喂水餵飯,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穿衣戴帽,刷牙洗臉,件件事都替林老媽做好。 天氣好的時候,鐘老伯還把林老媽背到陽臺曬太陽。 還適時對林老媽肢體進行運動儘快提高其運動功能,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 經過多年時間的漫長的活動和運動, 林老媽終於擺脫拐杖, 開始和常人一樣自行行走。

過後, 有人找到鐘老伯討教林老媽康復有何秘訣時, 鐘老伯說, 老伴實在沒有什麼康復秘訣,假如硬要找的話,那就是中風康復重在“動”。 其做法是:

一、被動活動肢體關節

這是家庭康復的第一步。 肌肉和關節攣縮是卒中後致殘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所以,儘早、及時、持之以恆地進行患肢的康復運動非常必要。 一般從發病的當天或第二天,就可對不能運動的手腳進行定時的被動性運動,被動運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關節,要活動每一個關節,使關節的屈、伸、旋轉等活動維持正常範圍,防止關節粘連強直;二是肌力,被動活動肢體,以維持肌肉張力,防止廢用性萎縮。 患者出院後,仍需繼續這種被動運動。 像林老媽每天應得到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尤其是癱瘓的右側肢體,這將為日後的康復奠定基礎。

二、 主動活動

這是患者恢復自理能力的基礎。 患者可以盡可能地運動所有可以運動的肢體,尤其是癱瘓的一側,能動多少動多少。 先從手開始,握拳、展開;肘關節屈曲、伸直;肩關節外展、內收;前臂旋內、旋外。 然後是下肢,足尖的翹起與放下;膝關節的屈曲與伸直;髖關節的屈曲伸直與旋內旋外。 最後是軀幹,先意念中演練翻身的動作,然後實際操作翻身,起初可在家人輔助下完成,逐漸過渡到自己完成。 像林老媽這樣並沒有完全癱瘓的患者,應當儘早進行自主活動。 也許剛開始覺得運動很困難,但不要灰心喪氣,也不要操之過急,只要持之以恆,哪怕只是肌肉的收縮,都是有效的鍛煉,對日後的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 康復操鍛煉

上半身鍛煉:坐位。 ①雙手握拳前伸,盡可能朝地面接近(有能力者可接觸腳尖),上半身慢慢地向前傾斜。 ②上半身復原,雙拳上舉,上半身向後仰。 ③上半身向右轉動,再向左轉動。 ④雙手和背部向前伸展,上半身稍微向前移動,準備站起來,然後復原。 以上四個動作各做5~10次。

坐、起立鍛煉:臀部離開椅子,雙腳站起來,但雙腿仍保持微微彎曲的姿勢,似馬步。 然後慢慢坐下,歸位椅子上,做5~10次。

下半身鍛煉:①仰天平臥,輪流緩慢抬起左腿與右腿,盡可能抬高,約20次。 ②雙手交叉,放於腹上,雙腿彎曲,慢慢地抬高臀部,然後復原,做5~10次。 ③翻轉身子俯臥平躺,緩慢屈曲膝關節,約20次。

患者在肌肉緊張度與肌肉力量得到一定恢復後,就可實施康復操鍛煉,但不必拘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力而為。 需提醒的是,所有的訓練重點都要安排在患側肢體,要循序漸進,同時要有耐心與恒心,不能操之過急。 另外,患者不宜長期臥床,能坐則坐,能站則站,能走則走。 病床旁應放一把椅子,患者病情稍微緩解一點,就要求其每天坐至少3次。 然後是站起訓練,先是攙扶,然後是扶物站立,再單獨直立。 剛剛練習行走時,家人要在一旁照料以防其摔倒。 魏俊林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