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專家教你如何應對養生誤區

現代誤區 養生就是多吃保健品傳統觀點 吃藥補養不如食養

現代人對養生的重視, 首先就是從服用保健品開始, 各種各樣的保健品充斥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於是坊間流傳著小孩要補腦, 老人要補鈣, 女人要補血, 男人要補腎的養生理念。 突然間全國人民似乎都缺點啥, 一定要補一補才健康。 對保健品最熱衷的老年人, 更是藥不離身, 每天把保健品當飯吃。 女人們為了健康美麗, 也加入到了保健品服用大軍中, 時而排排毒, 時而補補血, 或者再補充點微量元素, 總之要補點心裡才踏實。

專家解讀 服用正規的保健品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手段,

但是每個人得反問一下自己, 自己真的需要服用這些保健品嗎?比如一些複合維生素的補充, 自己身體內真的缺這些微量元素嗎?再好的東西如果濫用了, 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中國傳統的觀點就認為, 藥補不如食補。 意思就是吃藥來補養身體, 還不如用飲食來補養自己。 所以中國人自古對食物就有很深的認識, 並且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食療體系, 讓身體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得到保養。

現代誤區 養生只是建個健康檔案傳統觀點 養生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如果說服用保健品是全民行動, 那麼建個健康檔案則是部分人的潮流。 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從盲目服用保健品, 進入到理性的健康管理階段了。

健康管理是一個時髦的詞彙, 其實就類似于人們常說的養生, 只不過這是西方理念下的養生。 隨著體檢中心在全國各地的迅速發展, 健康管理理念也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很多人開始去體檢, 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 把具體的健康事情交給了體檢中心做, 認為這樣自己就可以健康長壽。 很多人對體檢中心開的生活處方, 卻往往不屑一顧。

專家解讀 人們的這種思想, 容易把健康管理完全交給了體檢中心, 自己則處於被動參與中。 真正的健康管理應該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 傳統養生就宣導一個主動, 要主動規劃自己的衣食住行, 比如食療就要考慮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 而不是盲目的食用。

傳統的觀點認為, 不管是生活中, 還是工作中, 都可以養生, 關鍵是養生的理念要在心中, 再談方法因人而異。 只有把養生當成一個主動的行為, 才能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從而更好地讓身體健康長壽。

現代誤區 養生就是運動+飲食傳統觀點 養生是順應自然規律的過程

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有了養生意識, 也在生活中進行著養生實踐, 但很多人僅僅認為養生就是運動和飲食。 在運動方面, 老人們打打太極拳, 男人們去去健身房, 女性們練練瑜伽, 孩子們打打球。 在飲食上也掌握著可以吃、少吃、不能吃的飲食原則。

專家解讀 這部分人很可愛, 他們既有養生的理念, 也有養生的行動。 但沒有養生的信念,

今天看到這個能養生就用這種方法, 明天看到那種養生方法就用那種來養生, 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圍的人左右, 自己不能堅守自己的方法。 專家認為, 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對養生沒有一個本質和清晰的認識。 傳統養生哲學認為, 養生的本質就是順應自然, 順應人體規律, 做到天人合一。 選擇養生方法的原則是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所以大家在選擇方法的時候, 一定要從順應自然與適合自己這兩個方面考慮, 做到天人相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