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深秋話“秋凍” 五類患者應謹慎

深秋話“秋凍”

“秋凍”既是順序白然收斂的養生需要, 也是預防疾病的白我保健良法。 由了秋季氣溫逐漸降低, 不忙添衣, 也不至了傷寒受病, 而卻能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煉和激發, 使機體能逐漸適應寒冷的氣候環境, 禦寒耐受力增強, 有利於避免疾病的發生。

“凍一凍”, 避免了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 陰津傷耗, 陽氣外泄, 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剛氣內收的養生需要。 秋天堅持“秋凍”鍛煉, 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無疑對這些病症的發生會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對於“秋凍”的理解, 不應局限於未寒不忙添衣,

還應從廣義上去理解, 諸如運動鍛煉, 也要講求耐寒鍛煉, 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

“秋凍”也得有“度”

不能機械對待。 如寒流失來之際, 若不適時添衣保暖, 讓身體自我調節, 還一味堅持恪守“秋凍”, 那就要“凍”出病來。 尤其是年老休弱者, 很難適應突如其來的寒冷刺激, 常常因此感冒發熱, 甚至引發出各種疾病。 秋凍的鍛煉以舒服和耐受為度。

值得一提的是, 秋季白天仍然很熱, 有“秋老虎”的說法, 一到夜間, 就會涼風習習, 有的人愛開窗而睡, 或者未適當添加衣被, 很容易受“賊風”侵襲。 第二天早上容易引起全身酸痛、疲乏無力、偏頭痛, 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 這是應該盡力避免的。

五類人群不適合“秋凍”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

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脫掉棉衣, 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 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 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 不過, 有幾類人群是不能盲目進行“秋凍”的。

1、心血管疾病患者

人體要抵抗低溫就必須把血液從皮下血管輸送到身體內部, 這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搏動加快, 從而加重心臟負擔, 加重心臟缺血、缺氧, 造成冠狀動脈痙攣, 附壁血栓脫落, 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

2、潰瘍病患者

人體受寒冷刺激後, 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 胃酸分泌旺盛, 導致胃痙攣, 使原有的潰瘍病復發, 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

3、腦血管疾病患者

人體受寒冷刺激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 全身毛細血管收縮,

外周阻力加大, 血壓升高, 容易引發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

4、慢性肺病患者

秋季的寒冷空氣會對呼吸道產生不良刺激, 引起過敏反應, 誘發氣管、支氣管或細支氣管的痙攣, 造成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復發或加重。

5、關節炎患者

風寒濕邪是造成關節病變的主要誘因, 寒性凝滯, 使氣血運行不暢, 不通則痛。 因此, 這類病人, 從秋季開始就應該注意腿部的保暖, 不適合“秋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