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別拿便秘不當病 慢慢根治

便秘是身體亞健康的“信號”

從事文職工作的唐小姐今年32歲, 她長期便秘, 平時三四天才有一次大便, 而且排便感覺很困難。 曾經一周都不排便的卜先生說, 他除了肚子不太舒服, 臉上爆出一粒粒暗瘡之外, 似乎也沒覺得身體有特別不適的地方, 日常起居也沒有影響。 倒是家裡人怕他長期便秘, 憋出什麼病來, 給他買了一種貼在肚臍上的外服通便貼。 卜先生感覺無所謂, 實在長時間沒排便, 他才會貼一次。

消化內科醫生說, 便秘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急性便秘由腸梗阻、腸麻痹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則病因較複雜,

按發病部位分類分為結腸性便秘和直腸性便秘。 不過, 一般人感覺到自己排便次數明顯減少, 每兩三天或更長時間才有一次, 但無不適感, 這種情況未必跟飲食、生活習慣有關, 未必屬於醫學角度定義的便秘。 這實際上就是身體失衡、亞健康狀態的一種表現。 所以, 便秘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民間偏方未必人人有效

在民間還有不少關於改善便秘情況的偏方, 比如說吃香蕉、喝蜂蜜水、用荷葉桑葉煮水喝等等。 可是, 往往同一個方子用在不同人身上, 效果並不一樣。 是服用的量不夠嗎?還是服用的時機不對?醫生指出, 亞健康情況下的便秘, 產生的原因也多種多樣。 從養生的角度來講, 必須辨體思養。

從中醫上來講, 引起便秘的主要是津液不足、水道不通, 其中又跟個人的體質有關係。 根據中醫理論的“體質學說”, 人的體質分為熱、中、寒三種。 熱性體質常感口渴, 舌苔黃, 易煩躁, 要治療便秘就應該用些寒性的食材、藥材來調理。 如果方法不對症, 不但起不到作用, 還可能加重便秘的情況。

通便輔助藥治標不治本

還有的人選擇到保健品市場找辦法。 目前針對便秘、排便難的保健品、茶飲多種多樣, 其功效除了排便通暢, 還包括減肥、排毒等, 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有的人甚至對這些輔助品產生了依賴, 長期服用。 實際上, 這些輔助品不適宜長期服用, 特別是那些效果能“吹糠見米”的最好少用或不用。

其實即便是中藥, 也不可以亂吃,

所謂“是藥三分毒”。 像一些含有刺激性瀉藥成分的保健品, 能短時間內促排便, 但是如果不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用藥, 或是頻繁更換瀉藥的種類, 很可能損傷腸道功能, 一旦停藥, 便秘將更為嚴重及複雜。

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說, 便秘的治療不能依靠藥物, 瀉藥更不是治療用藥, 這些方法只能治標不治本。 想要真正改善便秘情況, 根本還在於對症治療, 調理好自己的體質。

食療改善便秘急不得

近年來, 通過食療來養生保健的觀念越來越被人們認可。 那麼, 普通便秘能否通過飲食來改善呢?有關專家指出, 保持飲食有規律、均衡, 才能持久渾身“通暢”。

首先在日常飲食上應該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比如說蔬菜類, 菠菜、白菜、芹菜、蘿蔔等長纖維蔬菜,

可明顯改善糞便的成分, 易於將糞便排出體外。

還可以多吃些針對便秘有特效的食物, 如核桃一類富含油脂的堅果, 能潤腸通便, 治療大便燥結。 粗糧也對改善便秘有明顯效果, 如紅薯健胃益氣, 含有較多的纖維素, 能在腸中吸收水分增大糞便的體積, 引起通便的作用;糙米, 其豐富的纖維質也有助排便。

通過合理飲食來改善、治療便秘, 不能急功近利。 有一些飲食調理的方法, 有的人堅持了幾天就認為沒什麼效果而放棄。 實際上, 合理飲食應該是一種常態的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徹底遠離便秘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