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閩南清明習俗之清明吃薄餅

廈門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 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 如今, 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廈門薄餅和寒食節有關

廈門薄餅又稱春捲, 全國各地的春捲做法都大同小異, 但僅有閩南地區的傳統春捲不經過油炸的。

民俗專家郭坤聰告訴記者, 這和古時候的寒食節有關係。 寒食, 顧名思義, 就是不生火做飯, 吃冷食。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 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 但韓國、日本等國, 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因此廈門人在清明節吃“寒食”(薄餅)。 到了唐朝, 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併, 寒食禁火習俗逐漸消失。 而廈門的這一道傳統小吃至今還保留了這一古老的習俗, 這也是全國少見的。

薄餅做法極其考究

在廈門, 多數人都吃過薄餅, 知道薄餅皮薄而柔韌, 吃起來軟綿醇香。 記者特意請教了民俗專家范壽春,

據他介紹, 薄餅的做法極其考究, 也很繁瑣, 它必須在立春前後, 各種新鮮時令蔬菜上市後才可以做成。 最早的薄餅是用麥面烙制的薄餅做皮, 選筍、豌豆、豆芽、粉絲、豆干、魚、蝦仁、肉丁、海蠣、紅蘿蔔等為主料, 各種葷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燜熟後, 調入適量味精即成。 盛放菜料的鍋裡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 吃時才有風味。

范壽春說, 老廈門人卷薄餅時, 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 或抹一點辣醬等, 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 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 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 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 會使人們更勤(芹)勞, 生命更長久(韭), 家業更興旺。

相關典故

關於薄餅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

宋代同安的理學名宦蔡複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于政務, 常廢寢忘食, 他有一個非常賢慧而又能幹的妻子, 看著丈夫平時讀書辛苦茶飯不思沒有胃口, 飯菜總是熱了再熱, 很是著急, 於是她用麥子磨成粉製成皮, 再把各樣蔬菜各夾一些包在一起卷起來, 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 左手取食, 十分方便, 這也就是薄餅的原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