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節後滋陰降火食療方

由於春節期間人們熬夜聚會、打牌或者外出旅遊, 休息相對較少, 加之情緒興奮, 飲食上高脂肪、高糖、多煎炸油膩食品, 飲料和煙酒攝入也比較多,

已經為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
而上班後, 生活節奏驟然緊張, 自然就很容易出現疲勞、無力甚至咽幹、喉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菜粥滋陰補氣
立春後陽氣逐漸上升, 會增加水分的消耗, 應適當補充一下水分。 飲食上不妨多喝粥, 以利於恢復胃腸功能, 清除胃腸的部分垃圾, 有滋陰補氣的作用。
可以將芹菜切成粒, 待米粥煮好後放入, 具有清熱涼血、健胃利濕的功效;將白蘿蔔切片或丁, 與粳米同煮, 具有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將山藥與粳米同煮, 具有補脾養胃、補肺益腎的功效;將百合與粳米同煮, 具有清涼、祛熱的功效。
辦公室裡的工作人員平時用腦比較多, 不妨喝些首烏粥。 胃腸濕熱明顯、舌苔較厚者可以喝些薏米粥。
如果胃部不舒服時, 也可以吃大黃蘇打片, 以起到助消化、除便秘、抑酸、消脹、通便的作用, 必要時也可以吃些保和丸。

焦三仙祛除小兒積滯
兒科比較常見的疾病是積滯、外感和積滯引起的胃腸道急性炎症, 這與孩子節日期間生活節律紊亂、暴飲暴食有很大關係。 因此, 飲食上家長除了讓孩子少吃零食、戒食生冷、少吃大魚大肉外, 還可以吃些焦三仙。
焦三仙由炒麥芽、炒山楂和神曲三種成分組成, 分別對澱粉類食物、肉類食物和米麵類食物有較好的消化作用, 三種成分各取10~15克泡水喝, 一般三天即有較好的療效。 如果孩子積滯症狀明顯, 有大便幹、不吃飯等症狀時, 還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王氏保赤丸或保和丸。

當孩子有口舌紅、大便乾等上火症狀時, 不妨用菊花或金銀花泡水喝, 以利於清除內熱。

清茶祛火清肺
想緩解以上症狀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 在飲食上要少吃肉類等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食物, 尤其要遠離羊肉、胡椒、大蒜、生蔥、生薑、辣椒、油條等容易上火的食品。

平時不妨吃些青菜、梨、香蕉、蘋果等清淡的蔬菜和水果, 以利於減輕上火症狀。
其次, 如果上火症狀比較嚴重, 可以服用諸如黃連上清丸、三黃片、清肺抑火片等清熱祛火的藥物, 如果有頭暈、耳鳴症狀, 可以服用知柏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
最後, 立春後不妨喝些鐵觀音、毛尖之類的清茶, 也有助於避免上火, 但不宜喝紅茶。 口腔潰瘍患者和咽疼者可以喝些梔子茶, 個別便秘者不妨用大黃沖水喝, 以泄胃腸道之火, 但每天服用量不宜超過5克, 且不宜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