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五種中醫養生運動體操介紹

中醫博大精深, 不僅有中藥保健、針灸療法、推拿手法、經絡養生等, 都還能結合武術運動等創造鍛煉身體的健身方法, 最著名的就是五禽戲了, 能夠舒展筋骨、暢通經脈,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健身方法, 下面就介紹下中醫中的五大運動體操, 強身健體效果非比尋常。

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民族遺產, 其姿勢優美, 動作柔和, 男女老幼皆宜, 并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 既能防病, 又可強身, 不僅我國人民喜練, 而且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太極”出自我國古代哲學論著《易經》的陰陽八卦學說, 始見于陳摶、周敦頤的“太極圖”, 表示宇宙及萬物都是由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的物質組成。 “太極”寓有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意義, 陰陽二氣平衡, 互根、消長, 不斷運動, 無休無止。 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 講求動靜、陰陽。 形體外動, 意識內靜。 形動于外, 則分虛實, 運陰陽, 拳路整體以渾圓為本, 一招一式均由各種圓弧動作組成, 按太極圖形組成各種動作;意守于內, 以靜御動, 用意識引導氣血運于周身, 如環無端, 周而復始。 可見所謂“太極拳”, 就是以“太極”哲理為依據, 以太極圖形組編動作的一種拳法。

其形在“太極”, 意在“太極”, 故而得名。

八段錦

源于宋代的強身氣功八段錦曾是流行于民間的健身方法之一。 錦字從金, 形容貴重;帛是古代顏色鮮美之物。 因為這種功法可以強身益壽, 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 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由八節不同動作組成的一套醫療康復體操,

其動作簡單, 易學易練, 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修改、創新, 又演變出許多種類, 如岳飛八段錦、十二段錦、自摩八段錦、床功八段錦、坐勢八段錦等等, 各有特長。

八段錦功能柔筋健骨、養氣壯力, 可以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功能,

男女老幼皆可鍛煉。 現代研究也已證實, 這套功法能加強血液循環, 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 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 八段錦體勢有坐勢和站勢之分。 前者練法恬靜, 運動量小, 適于起床前或睡覺前鍛煉;后者運動量大, 適于各種年齡、身體狀況的人鍛煉。

五禽戲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所創, 華佗在觀察了很多動物后, 以模仿虎、鹿、猿、熊、鶴五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態, 來達到以舒展筋骨、暢通經脈目的的一種健身方法。 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 組編而成的一套鍛煉身體的方法。

練法有兩種:一種是模仿五種禽獸的動作, 用意念想著它們的活動, 自然地引出動作來, 只要動作的前后次序有個組合就可以了, 每次鍛煉的動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樣。 另一種是參閱現有五禽戲的書籍, 學習整套動作。

易筋經

易,改變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經,為方法。因而易筋經是一種改變肌肉、筋骨質量的特殊鍛煉方法。它除練肌肉、筋骨外,同時也練氣和意,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功法。在練功時要注意松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松,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

六字訣

六字訣由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他在《養性延命錄》中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氣,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絲,皆出氣也。”在呼氣時發出“吹、呼、唏、呵、噓、絲”六個字的音,再配合吸氣,來達到鍛煉內臟,調節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

練六字訣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階段轉到處理意念、吐字出氣流。練“噓”字功,睜眼練,其他字可以閉目吐。每個字吐六次。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吐字呼氣,吐盡吸氣,嘴呼鼻吸。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松,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易筋經

易,改變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經,為方法。因而易筋經是一種改變肌肉、筋骨質量的特殊鍛煉方法。它除練肌肉、筋骨外,同時也練氣和意,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功法。在練功時要注意松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松,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

六字訣

六字訣由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他在《養性延命錄》中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氣,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絲,皆出氣也。”在呼氣時發出“吹、呼、唏、呵、噓、絲”六個字的音,再配合吸氣,來達到鍛煉內臟,調節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

練六字訣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階段轉到處理意念、吐字出氣流。練“噓”字功,睜眼練,其他字可以閉目吐。每個字吐六次。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吐字呼氣,吐盡吸氣,嘴呼鼻吸。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松,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