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洗澡這麼“簡單”的事,卻藏著8種潛在危險

冬日嚴寒, 一個舒服的熱水澡能去除一天的疲勞, 令人精神煥發。

但讓人意料之外的是, 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的高達1.4萬人, 其中約九成是65歲以上的老人, 每年12月和1月期間發生最多。

看似簡單的洗澡藏著不少學問, 不當的洗澡方法容易帶來意外, 甚至引發生命危險。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 為你指出這些“禁忌”, 洗個健康澡。

受訪專家:

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 王吉雲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 朱俊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沈瑾

第二炮兵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李全民

1 通風不暢

保證浴室通風非常必要。 因為高溫、高濕的密閉環境可能使人出現胸悶氣短、頭暈眼花等不適, 體質虛弱者還可能因此昏倒摔傷。

建議:

要打開浴室排氣扇或把門開個縫。

其他房間也要注意通風, 特別是安有熱水器的房間。

洗澡後馬上關閉熱水器及煤氣閥門, 並打開浴室門, 讓排氣扇再開半小時左右。

2 地面濕滑

洗澡濺出的積水, 稍不留神就會使人滑倒。 有研究顯示, 衛生間最易滑倒的時刻, 是邁出浴盆或走出淋浴間的一瞬間, 很多老人因此導致骨折,

甚至可能因突然摔倒, 誘發心絞痛等疾病。

建議:

浴室裝修時選用防滑材料, 瓷磚最好選擇小塊、防滑的。 如果可以不放防滑墊就不放, 以免老人被防滑墊和地面之間的空隙絆倒。

在浴缸旁設扶手, 放把防滑凳子。

牆壁瓷磚最好不要太白, 浴室過亮會讓人難以察覺地上的積水, 增加滑倒幾率。

3 插頭、開關不防水

浴室觸電的原因之一是插頭或開關不防水, 用濕手碰觸時就可能引發意外。 此外, 吹風機、剃鬚刀、取暖器等在潮濕的環境中, 也會增加人們觸電的危險。 一旦觸電, 應立即切斷電源, 再行施救。

建議:

浴室應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和開關;吹風機等電器應放在浴室外。

4 洗澡時間過長

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王吉雲提醒, 泡澡時間過長, 容易使人疲勞, 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 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 此外, 洗澡時間過長, 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 也易因腦缺血發生意外。

建議:

盆浴以20分鐘為宜, 淋浴控制在10分鐘以內即可。

5 水溫過高或過低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主任醫師朱俊認為, 水溫過高或過低, 都可能給心臟增加負擔。 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 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洗澡, 相當於快走或慢跑。 若病情控制不好, 耐受力較弱, 就會發病。

建議:

洗澡水溫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

洗完換衣服時也應注意保暖,

多披條毛巾, 或在浴室裡提前換好衣服。

6 補水不足

洗澡過程中會大量出汗, 如脫水過多又沒有及時補充, 就可能導致虛脫、昏倒。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提醒, 洗澡前、後都應補好水。

建議:

洗澡前喝杯白開水, 可以補充因毛細血管擴張而導致的水分大量散失。

洗澡後儘快補水, 最好是茶水, 可更好地補充體內丟掉的水分。

老年人最好先小口小口地喝水, 儘量保持速度平緩, 與心跳頻率接近最好。 喝水以少量多次為宜, 這樣有利於心臟有規律、平穩地接受和吸收水分。

7 順序不對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研究員莊乾竹指出,冬天洗熱水澡時,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擴張的皮膚表面,導致心、腦等缺血,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因此引發心絞痛等疾病。

建議:

洗澡前先用熱水衝衝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體其他部位淋水,讓身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8 洗澡時間不對

2種天氣儘量不洗:颳風雷雨、下雪天

颳風、下雪、氣壓低時,煤氣難以順暢排出,容易回流,引起中毒。

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燃氣熱水器時,也應注意時刻注意燃氣是否洩漏。

3種身體狀況不洗:飽食、空腹、發燒時

剛吃完飯,人體內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這時洗澡,全身血管擴張,皮膚就會搶佔流向胃部的血液,進而影響消化。

饑餓時洗澡,可能因血糖降低導致暈厥。

人在發燒時,身體熱量的消耗也在增加,當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人體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4類事做完不立即洗:酒後、劇烈運動後、拔罐後、打完胰島素後

酒後血糖濃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症狀甚至休克,洗澡應至少在酒後2小時。

高強度運動使血液迴圈加快,馬上洗澡會繼續增加皮膚中的血液流量,加重身體疲勞。建議結束運動20分鐘再洗澡。

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小時。

如果糖友剛打完胰島素就泡熱水澡,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建議半小時後再洗。▲(生命時報記者 張芳)

7 順序不對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研究員莊乾竹指出,冬天洗熱水澡時,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擴張的皮膚表面,導致心、腦等缺血,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因此引發心絞痛等疾病。

建議:

洗澡前先用熱水衝衝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體其他部位淋水,讓身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8 洗澡時間不對

2種天氣儘量不洗:颳風雷雨、下雪天

颳風、下雪、氣壓低時,煤氣難以順暢排出,容易回流,引起中毒。

雷雨天氣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使用燃氣熱水器時,也應注意時刻注意燃氣是否洩漏。

3種身體狀況不洗:飽食、空腹、發燒時

剛吃完飯,人體內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這時洗澡,全身血管擴張,皮膚就會搶佔流向胃部的血液,進而影響消化。

饑餓時洗澡,可能因血糖降低導致暈厥。

人在發燒時,身體熱量的消耗也在增加,當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人體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4類事做完不立即洗:酒後、劇烈運動後、拔罐後、打完胰島素後

酒後血糖濃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症狀甚至休克,洗澡應至少在酒後2小時。

高強度運動使血液迴圈加快,馬上洗澡會繼續增加皮膚中的血液流量,加重身體疲勞。建議結束運動20分鐘再洗澡。

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小時。

如果糖友剛打完胰島素就泡熱水澡,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建議半小時後再洗。▲(生命時報記者 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