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

最新式減壓方法 發呆

生活中,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開會的時候, 聊天的時候, 自己會有一段時間愣神, 耳朵明明聽著別人講話, 腦子卻一片空白,

什麼也沒聽見。 這是在發呆.
馮教授解釋說, 發呆是一種專注的無意識。 它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疲勞, 對大腦來說, 是很好的休息。 處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們會突然不願意思考, 使自己停滯在一個安靜的氛圍裡, 忘記一切。 會發呆的人, 覺得發呆是一種享受, 因為發呆的時候可以放開所有, 不再有煩惱和憂愁, 整個空間都屬於自己的。 因此, 在發呆的時候, 人是輕鬆、快樂的。
馮教授說, 發呆能創造純淨的自我空間, 安靜的冥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為組織器官輸送大量的氧氣和營養, 對於減少焦慮有著明顯的作用。
生活中,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開會的時候, 聊天的時候, 自己會有一段時間愣神, 耳朵明明聽著別人講話, 腦子卻一片空白,
什麼也沒聽見。 這是在發呆。 上海心理學會理事馮永熙表示, 發呆是正常人的一種心理調節, 偶爾發呆無傷大雅, 還有利於健康。

發呆成了一種時髦
據瞭解, 在某些年輕人中間, “發呆”成了一種時尚, 特別是一些處在緊張工作節奏下的白領, 很喜歡到某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發呆。


在上海某網路公司擔任主管的江先生每年都會躲到一個地方發呆。 他說自己經常會跑到海邊的一個度假村, 關掉手機, 和外界斷絕聯繫。 每個清晨和黃昏, 他就這麼一個人坐在海邊, 對著大海發呆, 似乎什麼都在想, 又似乎什麼都沒想, 茫茫然地任大腦處於“意識流”狀態。 他很享受這樣的時光, 似乎能掃除所有的煩惱。 幾天之後, 他就會收拾心情, 以全新的狀態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馮教授告訴記者, 像張先生這樣的狀態屬於有意識的發呆, 即迫使自己活在自己編織的世界裡, 跟外界快節奏的生活隔絕, 進行自我放鬆。 找個安靜的地方, 呆坐一下午, 或者跑到一個遙遠的地方, 對著美麗的風景冥想,
都是減壓的好辦法, 能讓心情愉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