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90%人最缺的4類食物 讓你減壽10年

如今, 都講究飲食多樣化, 但你吃得夠健康嗎?今年1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下文簡稱《綱要》), 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中國營養學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邀請權威專家, 就《綱要》進行了深入地解讀和研討。 專家們對照《綱要》中的"食物消費量目標"和我國居民食物消費現狀, 總結出現階段我國消費者最缺四類食物。

奶類

調查顯示, 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奶類制品的攝入量為26.5克, 遠遠低于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建議攝入量100克。 奶類是營養比較全面的食品, 其中鈣含量很高, 并且容易被身體吸收和利用。 鈣攝入不足, 骨骼健康就得不到保證。

研究顯示, 老年時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 與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奶類消費頻率和總量偏低有關。 還有研究發現, 給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少年補充奶類,

有助于身高和骨量的增長。 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每天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牛奶, 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選擇酸奶, 體重超重的人最好選擇脫脂奶或低脂奶。

豆制品

有關數據顯示, 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干豆類攝入量為4.2克, 豆制品攝入量為11.8克,

遠低于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建議攝入量30~50克干豆和相當量的豆制品。 我們強調大家多吃豆制品是基于近20年來國人膳食模式的變化。

調查顯示, 國人吃動物性食物越來越多, 導致脂肪攝入量過多, 是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發的危險因素之一。 大豆類制品的特點是優質蛋白質含量高, 不飽和脂肪酸占有一定比例。 增加豆類的攝入,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動物性食物消費過多帶來的肥胖風險, 有效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除了建議老百姓多吃容易消化的豆制品, 我們也呼吁食品加工企業生產出更多口味多樣化的豆制品,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粗糧

近20~30年, 我國城鄉居民糧食吃得越來越少, 特別是粗糧減少的明顯, 這導致國人維生素B1攝入量從每天2.5毫克降到了1.0毫克。 粗糧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 研究顯示, 粗糧的消費量和慢性病呈"負相關"關系, 多吃粗糧, 患慢性病的風險就會小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 粗糧中富含的膳食纖維,

可以增加胃腸蠕動, 防止便秘, 有效預防結腸癌。 建議每天吃50~100克(1~2兩, 干重)粗糧, 學會粗糧細做和粗細搭配。 粗糧細做有助于人們更好地適應粗糧的口感。 其中熬粥的方式值得推薦, 將紅豆、綠豆等豆子和高粱米、薏米、燕麥、小米、黑米、大黃米、大麥米、蕎麥米等雜糧混在一起煮, 既簡單又好吃。 還可以做些雜面食品, 把小米、玉米、蕎麥等雜糧磨成面, 和白面混在一起, 做成饅頭、面條或煎餅, 更容易讓人接受。

水產品

我國居民的水產品消費量一直較低, 調查顯示, 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魚蝦類的攝入量為29.6克, 遠低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75~150克。 水產品含優質蛋白質多, 脂肪含量相對豬肉等紅肉低, 而且含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有助于促進大腦發育, 維護心腦血管的健康。 因此, 建議大家經常吃些水產品, 一個禮拜兩三次為宜, 最少也要做到每周吃一次, 三文魚、黃花魚、小平魚等水產品都不錯。 魚最好的吃法是清蒸或燉煮, 盡量避免煎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