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甲魚的營養價值

甲魚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可以預防什麼疾病呢?


甲魚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A、B1、B2等, 具有雞、鹿、牛、豬、魚5種肉的美味, 素有“美食五味肉”之稱。 甲魚的藥效作用鱉甲、鱉頭、鱉肉、鱉膽、鱉脂、鱉甲膠等所有部位都有藥用價值。 其主要作用有:滋陰, 對肝炎和異常功能亢進有控制作用;滋補, 提高血漿蛋白含量, 促進造血功能, 增強體力;清熱, 降低異常體溫升高, 可消散體內腫塊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甲魚肉中含有一種抵抗人體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質, 常食可以降低血膽固醇, 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

吃適量甲魚有利於產婦身體恢復及提高母乳品質。 日本科學家實驗還證實, 甲魚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和提高機體免疫的功能。 甲魚中含鐵質、葉酸等, 能旺盛造血功能, 有助於提高運動員的耐力和恢復疲勞。 食用甲魚應注意祖國醫學中有記載, 食用甲魚時不能與雞蛋、兔、豬、雞、鴨肉以及莧菜等同食, 否則無益。 還應注意的是, 吃甲魚一定要宰食活的, 不能吃死的, 因為甲魚體內含較多的組胺酸, 死後極易腐敗變質, 組胺酸可分解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 食後會引起中毒。 食用價值在我國很早以前的記載中就有“鱉可補癆傷, 壯陽氣, 大補陰之不足”, 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滋補的營養保健品。 鱉的營養價值受到世人公認,
是水產品之珍品, 高檔酒宴之佳餚, 是深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食品, 它不但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 而且是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補珍品。 因鱉的種類和生活地區的不同, 其營養成分不盡完全一致。 據分析, 每百克鮮鱉肉含:水分73-83克, 蛋白質15.3-17.3克, 脂肪0.1-3.5克, 碳水化合物1.6-1.49克, 灰分0.9-1克, 鎂3.9毫克, 鈣1-107毫克, 鐵1.4-4.3毫克, 磷0.54-430毫克, 維生素A13-20國際單位, 維生素B10.02毫克, 維生素B20.037-0.047毫克, 尼克酸3.7-7毫克, 硫胺素0.62毫克, 核黃素0.37毫克, 熱量288-744千焦耳。 鱉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占75.43%, 其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占32.4%, 是牛肉的6.54倍, 羅非魚的2.54倍, 鐵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藥用價值:鱉渾身都是寶, 鱉的頭、甲、骨、肉、卵、膽、脂肪均可入藥。 《名醫別錄》中稱鱉肉有補中益氣之功效。
據《本草綱目》記載, 鱉肉有滋陰補腎, 清熱消淤, 健脾健胃等多種功效, 可治虛勞盜汗, 陰虛陽亢, 腰酸腿疼, 久病泄瀉, 小兒驚癇, 婦女閉經、難產等症。 《日用本草》認為, 鱉血外敷能治面神經, 可除中風口渴, 虛勞潮熱, 並可治療骨結核。 鱉血含有動物膠、角蛋白、碘和維生素D等成份, 可滋補潛陽、補血、消腫、平肝火, 能治療肝硬化和肝脾腫大, 治療閉經、經漏和小兒尺癲等症。 鱉膽可治痔漏。 鱉卵可治久痢。 鱉頭焙乾研末, 黃酒沖服, 可治脫肛。 鱉的脂肪可滋陰養陽, 治療白髮。 現代科學認為, 鱉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膠原蛋白和多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 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促進新陳代謝, 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有養顏美容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以下人群不宜食用甲魚:肝炎患者由於胃黏膜水腫, 小腸絨毛變粗變短, 膽汁分泌失調等因素, 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 而甲魚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 病人食後不僅難以吸收, 反而會加重肝臟負擔,嚴重時肝細胞還會大量壞死, 血清膽紅素劇增, 血漿濃度升高, 誘發肝昏迷。 腸胃功能虛弱、消化不良的人應慎吃。 尤其是患有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失眠、孕婦及產後泄瀉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