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元宵節養生 元宵節吃什麼好

農曆正月十五日,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為元月, 古人稱夜為“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起源于漢武帝祭祀“泰一神”。 漢武帝在五帝之上又設立了個最高天帝“泰一神”, 在甘泉宮修建泰一神祠壇。 正月十五黃昏開始, 用盛大的燈火祭祀, 通宵達旦, 從此, 就有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風俗。

東漢時, 明帝於上元夜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 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 此後, 禮儀便演變為民間節日。 節日裡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放燈時間, 漢代為一晚,

唐玄宗規定為三個晚上, 北宋延長至五個晚上, 明代朱元璋規定從正月初八晚始張燈, 至十七日晚落燈。 節日裡燈火輝煌, 萬燈展姿, 綺麗無比。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 在一元複始, 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 天上明月高懸, 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民間有吃元宵的習俗。 民間相傳, 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 某個正月十五日, 楚昭王經過長江, 見江面有漂浮物, 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請教孔子, 孔子說“此浮萍果也, 得之主復興之兆”。

元宵和春節的年糕, 端午節的粽子一樣, 都是節日食品。 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 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

由糯米製成, 或實心, 或帶餡。 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 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 除吃元宵外, 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 陝西人吃元宵茶, 即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