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積食性咳嗽

在日常的生活中, 照看寶寶不當時, 寶寶的身體狀況常常出現很多的疾病, 而且這對於寶寶的身體的壓力是很大的, 所以, 我們要盡可能的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 甚至不讓它發生, 讓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 同時, 生活中寶寶積食咳嗽有痰是很常見的症狀, 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的。 有些孩子在感冒痊癒後, 就會出現咳嗽有痰的情況。 那麼,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積食性咳嗽吧!

一、主要症狀

積食咳嗽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況, 但是對於這類疾病的症狀估計大家就不清楚了。 那麼積食咳嗽的症狀有哪些?

孩子積食咳嗽的症狀有很多, 首先咳嗽是最明顯的症狀。 孩子有痰多口臭、食欲下降、久咳不愈, 或手足心熱、舌苔黃膩、腹脹便臭甚至便秘等症狀, 很可能就是積食。

其次孩子表現的很暴躁, 經常哭鬧, 誰勸也沒有用。 睡覺的時候亂蹬被子, 經常身上出汗, 觀察孩子的鼻子兩側, 就會發現鼻樑兩邊發青, 口中散發難聞的味道, 還會大便乾燥。 比較嚴重的孩子還會經常感冒, 乃至引起肺炎。 最為平常的表現就是極度的厭食, 特別討厭吃飯, 拉肚子的情況也經常發生, 都需要注意。

積食咳嗽顧名思義是因為存食引起的。 孩子吃得多不消化, 引起存食, 引發胃火。 而胃火引起肺熱, 肺熱會有很多表現, 比如咳嗽, 生痰, 也可能喉嚨發炎,

流鼻涕。 很多時候, 孩子感冒也是因為存食上火, 平時再不小心受涼或者傷熱, 便引發了感冒。

經常積食很有可能是腸胃的消化能力比較弱, 每次吃完飯如果積食, 可以吃一點輔助腸胃消化的藥, 比如消食片。 經常積食的話可能是長期吃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最好暫停吃這種食物, 每天喝一些粥, 可以將粥當做正餐, 每天多喝幾次, 小米粥是個不錯的選擇, 比較養胃。

如果患者出現上述介紹的症狀, 就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了, 同時患者也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食療法

1、風熱咳嗽:症見發熱, 流涕, 咳嗽, 喉中痰鳴, 咯吐黃痰, 日重夜輕, 小便黃赤, 大便乾燥, 脈浮數, 舌紅苔厚膩, 指紋紅紫。 治以疏風清肺, 化痰止咳。 方用魚蛤石花湯:生石膏30g, 魚腥草10g, 金銀花10g, 海蛤粉10g, 杏仁10g, 前胡10g, 川貝母6g, 桔紅6g, 木蝴蝶6g。 水煎服, 每日1劑, 水煎2次取汁約200ml, 分3~4次服, 少加白糖為引。 (適合於5歲用量)。

2、風寒咳嗽:症見咳嗽頻作, 痰色白稀薄, 惡寒無汗, 發熱頭痛, 塞鼻不通, 噴嚏流清涕, 喉癢聲重, 全身酸痛,

小便清長, 脈象浮緊, 舌苔薄白, 指紋紅。 治以疏風散寒, 宣肺止咳。 方用蘇桔甘草湯:蘇葉10g, 桔梗6g, 麻黃3g, 甘草6g, 桔紅6g。 水煎, 服法同前。

3、陰虛燥咳:症見咳嗽日久, 乾咳無痰, 或痰少而黏, 不易咯出, 口渴咽幹, 喉癢聲嘶啞, 手足心熱, 午後低熱, 大便秘結, 脈象細數, 舌紅少苔, 指紋紫青。 治以清肺養陰, 化痰止咳。 方用養肺止咳湯:生地15g, 北沙參10g, 麥冬10g, 五味子6g, 小茴香6g。 水煎, 服法同前。

4、肺寒咳嗽:秋冬天氣寒冷或驟受風寒引起咳嗽, 日久不愈, 日輕夜重, 咳嗽痰鳴, 咯痰白稀, 便溏溺清, 納呆神疲, 脈細緩, 舌淡苔薄白, 指紋暗淡。 治以溫肺散寒, 化痰止咳。 方用冬花五炙飲: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葉15g、炙紫花6g、炙米殼6g。 水煎, 服法同前。

5、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 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 可改用白糖或冰糖), 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 可加少量水), 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 再炒5-6分鐘, 聞到酸甜味即可。 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6、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 滋陰養液。 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

吃飯不香, 體重減輕, 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 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 白糖適量。 將大米淘洗乾淨, 與山藥片一起碾碎, 入鍋, 加水適量, 熬成粥。

7、鮮果汁。 鮮果汁主要成分是維生素、礦物質及碳水化合物, 只含少量植物蛋白質, 易於吸收。 在夏天, 可以喝西瓜汁, 它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 在秋冬季節, 可以喝鮮梨汁, 它有潤肺、清心、止咳、去痰等作用。 新鮮橘子汁, 具有去濕、化痰、清肺、通絡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