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清明寒食日 美食大匯萃

4月5日是清明節, 清明前一天為古代的寒食節, 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 實行禁火冷食, 因此清明飲食多以“寒食”為原則。

進入四月, 一連串節日摩肩接踵。 西風漸東的愚人節後第三天, 是現已式微、而在中國古代極其神聖熱鬧的傳統節日——寒食節;寒食節要禁火三天, 中間那一天, 就是至今不衰的清明節。

遠離家鄉的人, 清明只在心中過罷了。 今年我打算認真過一過的, 是寒食節。

寒食節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 這是一個富有季節色彩和歷史故事的節日, 一直與春天的熏風、樹木的清香、嫩綠的草色, 以及君臣恩怨、大夫氣節等等聯繫在一起。

寒食節的來源, 一說出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逢季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春用榆柳, 夏用棗杏, 秋用柞樽, 冬取槐檀), 春季取新火前幾天禁止生火煮食, 以祭火神;二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焚綿山燒死的介之推。

在古代, 寒食是比清明重要得多的春季大節日, 在戰國時期, 每年寒食節長達一個月, 秦漢後才改為三日。

此時, 尚是農曆二月間, 古時候又沒有暖冬, 在料峭的春寒裡連吃三天或更長時間的冷東西, 可不是鬧著玩的!但我們的祖先似乎樂在其中, 一邊吃著冷食, 一邊給寒食節設置了不少活動:踏青、插柳、造酒、蹴鞠、拔河、蕩秋千、放風箏、雕畫雞蛋比賽……

是什麼樣的好吃食, 讓他們玩得這麼帶勁呢?

一曰環餅, 古代又名“寒具”, 就是今天的油炸饊子。

二曰醴酪, 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

三曰棗錮飛燕或之推燕, 用麵粉和紅棗混合, 捏成燕子狀, 蒸熟後插在樹枝上風乾, 可以保存數月不變質, 以水泡食, 益腸胃。

四曰青精飯, 以烏飯樹葉染米煮飯, 就是杜甫念叨“豈無青精飯, 使我顏色好”的那個東西, 據說味美清香, 又增陽氣、益體力, 後來成為道家食品。

五曰青團。 寒食節即使遠去, 其精神仍保留在各地民間的清明食俗上, 至今流行江南的青團就是最典型代表。

青團到貴州叫清明粑, 到福建就叫鼠曲果, 皮料採用春天新生嫩艾葉或野麥苗, 和糯米粉粘米粉, 餡料通常是芝麻、豆沙。

六曰桃花粥, 粳米煮粥, 熟後加桃花瓣, 稍沸即可。

七曰新酒。 寒食節期間每日寒食, 酒在此時就成為活血生暖必不可少的飲料,

此外, 古代寒食節流行的美味, 還有麥糕、春餅、梅花粥、之推饃、糯米糖藕、香椿芽拌麵筋、嫩柳葉拌豆腐……

如此活色生香、賞心悅目的食譜, 讓我等不及寒食節的到來, 提前就開始在廚房折騰。 寒食家宴節目單是春餅、青團、桃花粥、金橘酒。 春餅不必預習, 家裡常吃, 做起來輕車熟路, 無非擀皮烙餅、做幾個鹵菜冷盤、炒雞蛋木耳炒綠豆芽土豆絲、再把生菜黃瓜香菜洗淨切好;金橘酒早就泡好了;桃花粥打算去中藥房買幹花來做,

也簡單;我要攻關的最大難題, 是做青團。

在所有春季時令小吃中, 青團是我的最愛, 但我沒有鮮嫩艾葉, 也不知工藝流程, 只能憑想像和味覺記憶來試驗。 分別試了多種青菜之後, 昨天, 我終於在自家樓頂的小桑樹上找到最佳綠色原料——桑葉顏色深綠,

清香微甜, 做青團效果非常好:桑葉用燒開的堿水煮過漂清, 再另加少量堿水放攪拌機裡打成漿, 兌糯米粉和半熟的粘米粉團, 糅勻, 包上餡料(我用的是椰蓉和綿白糖), 上蒸鍋。 做出的青團碧玉一般晶瑩, 正是期待中的味道。

在閩東, 家家戶戶則要煮“烏稔飯”。 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 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 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 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 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常吃潤餅菜, 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 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肴, 此類食物品種多樣, 葷素搭配, 主副食都有, 既營養豐富又美味可口, 類似的還有溫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多吃芥菜不僅可以增加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也有助於消化當天所吃的大量肉類食物。不僅如此,蕎菜還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

類似的還有溫州人的清明餅和潮汕人的薄餅。

芥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多吃芥菜不僅可以增加纖維素、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取,也有助於消化當天所吃的大量肉類食物。不僅如此,蕎菜還具有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晉南地區清明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晉北地區,則習慣用玉米麵包黑豆芽餡食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節前要蒸“子推饃”和做面花,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猶如藝術珍品,既可自己食用又能饋贈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