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跑前熱身跑後緩和 防治肌肉疼痛有妙招

近年跑步風氣大盛, 如果想加入跑步行列, 就要注意事前熱身及事後的緩和動作, 防治跑步後肌肉疼痛。

跑步的好處 強心保青春

跑步是一項有效燃燒卡路里的帶氧運動, 能增強心肺功能及強化下肢肌肉;美國一項長達二十年的研究顯示, 每週跑步, 可以延緩衰老過程。 跑步亦是一項毋須特別裝備, 毋須夥伴的運動, 所以跑步可以說是最方便, 又最簡易的運動。 不過跑步雖然簡易亦不能掉以輕心, 事前應有足夠熱身, 事後亦要做適當的緩和運動, 才能跑得安全, 跑得安心。

跑步以活動下肢及腰部為主,

故熱身運動應針對下身及腰部。 雖然近年有文獻指熱身運動不一定可預防受傷, 但還是不可忽略。 熱身運動以輕鬆簡單為主, 主要針對腰、髖關節、大腿及小腿。

如何提防肌肉酸痛?

很多人跑步後說停便停, 這是不智的。 跑步完結前, 應用十分鐘時間作為緩和, 以三分二的跑步速度慢跑至停為止, 讓身體慢慢適應, 然後做伸展運動, 讓身體較容易排走乳酸, 以及減低受傷機會。 如跑步後產生痛症, 主要發生在下肢, 例如足底筋膜發炎等都較常見, 這些都屬累積性損傷, 因過度運用而產生勞損。

如果跑步後出現痛楚, 期間沒有受傷, 多數是累積性損傷。 突然增加跑程、改變場地, 或轉換裝備(如跑鞋、襪)等, 都有可能因不適應而導致輕微受傷,

因而產生痛楚。 如有上述情況, 可以減少跑程、穿回原來的跑鞋, 如痛楚沒改善, 需要求醫治理。

事後疼痛處理宜忌

痛症處理有五項應做的事, 及四項不應做的事, 大家可以用英文字母記住。

宜:

Protection(保護), 受傷後可穿戴護膝或護腕以保護關節。

Rest(休息), 受傷後要有適當休息。

Ice(冰敷), 跑步後如出現痛楚, 可以用冰敷, 舒緩發炎。 七十二小時內處理尤為重要, 如及時適當地處理, 痛楚很快便會止息。 建議每次敷十五分鐘, 隔兩、三小時後再敷。

Compression(壓力), 如下肢出現紅腫, 例如足踝腫, 可穿上壓力襪控制腫痛。

Elevation(抬高), 抬高雙腿, 幫助血液流動, 能帶走乳酸亦能幫助複元。

忌:

Heat(熱敷), 跑步後產生的痛症不應以熱水浸腳或熱毛巾敷腳, 如下肢肌肉或關節已有炎症,

用熱敷會加劇發炎情況, 特別是初起的炎症, 例如扭傷更應禁絕熱敷。

Alcohol(酒精), 受傷後勿飲酒, 因會令血管擴張, 如有發炎或腫脹的地方會更嚴重, 以及增加內出血的機會。

Resisted Movement(阻力運動), 跑步後如有痛楚, 例如膝關節受傷, 應停止阻力訓練, 以免惡化。

Massage(按摩), 很多人以為肌肉有痛楚, 按摩一下可以舒緩, 其實情況未必完全正確, 如發炎而產生的痛楚, 按摩只會令痛楚加劇, 如果是急性發炎更不宜按摩, 因為內裡一旦有出血情況, 按摩會令問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