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控好清晨血壓防腦梗

保持血壓平穩是一門學問, 需要遵循人體血壓變化規律才能達到目的。 人體一天當中的血壓是有波動的, 呈現“雙峰一穀”的晝夜節律, 其中“雙峰”指早上6~10點及下午4~8點, 血壓水準處於一天中的峰值;“一谷”指淩晨2~3點血壓水準處於低谷, 即血壓白天波動在較高水準, 夜間較低。 研究顯示, 清晨血壓升得較高的患者比升高程度較低者, 腦梗等心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近1倍。 因此, 控制好清晨血壓是降壓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管理清晨血壓, 首先要區分“清晨血壓”和“晨峰血壓”兩個概念。 “清晨血壓”是指早上醒後1小時內,

服藥和進早餐前, 家庭自測血壓的結果, 或動態血壓記錄起床後2小時或早晨6~10點間的坐位血壓。 當清晨家庭血壓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 診室測量血壓平均值≥140/90毫米汞柱時, 就是清晨高血壓。 “晨峰血壓”是指健康人或高血壓病人, 清晨覺醒、恢復直立體位後血壓會迅速上升, 並在較短時間內(2~4小時)達到較高水準的血壓波動現象。 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 晨峰血壓或清晨血壓升高均是促發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於清晨血壓的管理, 除了生活方式改變(如低鹽、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和睡眠品質)外, 還建議晨醒後繼續臥床或慢側身起床, 起床後不劇烈運動, 避免情緒激動等。

藥物治療方面, 建議選擇長效平穩的降壓藥,

如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藥物。 單純清晨高血壓患者可通過調整服藥時間控血壓, 如睡前給予α受體阻滯劑。 但藥物選擇及最佳服藥時間有賴於患者良好的血壓監測及醫生的專業建議, 切不可盲目調整。 建議所有高血壓病人常規監測清晨血壓(6~10點);易患高血壓的人群, 可長期家庭監測血壓, 全面瞭解24小時血壓控制情況, 必要時結合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及診室血壓測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