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解秋燥最好的東西

秋季雨水較少, 空氣乾燥, 不少適應能力差的人容易發生口幹鼻燥、皮膚乾裂、目赤牙痛等, 中醫稱之為秋燥。 而這時正是黃澄澄、水靈靈的鮮梨上市的季節。 秋天吃梨有何功效, 有何講究呢?

解秋燥最好的東西解秋燥最好的東西

梨的功效

中醫認為,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津、潤肺去燥等功能, 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 並有良好的解熱利尿作用。 每天吃上一到兩 個梨可有效緩解秋冬季節的乾燥問題。 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幹喉疼、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而且, 梨的果皮籽各有所長。

如梨果有生津、潤燥、清熱、化 痰等功效, 梨果皮有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功效。

梨的偏方

用梨做食療藥膳的例子很多, 民間也多流傳著治病的偏方。 因陰虛肺熱引起的咳嗽、便秘可用白梨、白蘿蔔各半煮水喝, 酌加冰糖或蜂蜜, 既止咳, 又通便, 對肺結核低熱久咳也有好處, 如有咯血, 則再加鮮藕, 可有止血作用。 因熱病引起的口乾燥咳、身熱煩渴可用梨與荸薺各半, 酌加桑葉煮水, 有滋陰清熱、鎮咳效 果。 上火引起的聲嘶咽燥、喉癢口幹, 可用梨與菊花煮水, 加少量冰糖, 煮開放涼後頻頻下嚥, 可有養陰潤喉作用。 對某些腎功能障礙或肝腎綜合徵引起的少尿者, 可酌用梨及西瓜榨汁, 經常飲用, 有利小便、消腹水的作用。

梨的禁忌

梨性偏寒助濕, 多吃會傷脾胃, 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 梨含果酸較多, 胃酸多者, 不可多食。 梨有利尿作用, 夜尿頻者睡前少吃梨。 血虛、 畏寒、腹瀉、痰多的患者不可多吃梨, 並且最好煮熟再吃, 以防濕寒症狀加重。 梨含糖量高, 糖尿病者慎吃。 梨含果酸多, 不宜與鹼性藥同用, 如氨茶鹼、小蘇打 等。 梨不應與螃蟹同吃, 以防引起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