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荊芥的藥物配伍

導語:荊芥, 以乾燥莖葉和花穗入藥, 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 味平、性溫、無毒, 清香氣濃。 荊芥為發汗、解熱藥, 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 能鎮痰、祛風、涼血, 可治流行感冒, 頭疼寒熱發汗, 嘔吐。

荊芥的作用:

荊芥——桑一又荊芥原名“假蘇”, 土名“薑芥”, 是唇形科植物, 入藥用其乾燥莖葉和花穗。 鮮嫩芽小兒鎮靜最佳, 荊芥葉黃綠色, 莖方形微帶紫色, 橫切面黃白色, 穗子稍黑紫黃綠色。 味平, 性溫, 無毒, 清香氣濃。 荊芥為發汗, 解熱藥, 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 能鎮痰、怯風、涼血。 治流行感冒, 頭疼寒熱發汗, 嘔吐。

解表散風, 透疹。 用於感冒, 頭痛, 麻疹, 風疹, 瘡瘍初起。 炒炭治便血, 崩漏, 產後血暈。 1.外感表證。 本品辛散氣香, 長於發表散風, 且微溫不烈, 藥性緩和, 為發散風寒藥中藥性最為平和。 對於外感表證, 無論風寒、風熱或寒熱不明顯者, 均可廣泛使用。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荊芥的功效:

主治:解表散風, 透疹, 消瘡, 止血。 用於感冒, 麻疹透發不暢, 便血、崩漏、鼻衄。 發表, 祛風, 理血;炒炭止血。 治感冒發熱, 頭痛, 咽喉腫痛, 中風口噤, 吐血, 衄血, 便血;崩漏, 產後血暈;癰腫, 瘡疥, 瘰鬁。 荊芥穗效用相同, 惟發散之力較強。

①《本經》:"主寒熱, 鼠瘺, 瘰鬁生瘡, 破結聚氣, 下瘀血, 除濕痹。 "

②《藥性論》:"治惡風賊風, 口面歪邪, 遍身頑痹, 心虛忘事, 益力添糟。 主辟邪毒氣, 除勞, 治丁腫;取一握切,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冷分二服, 主通利血脈, 傳送五臟不足氣, 能發汗, 除冷風;又搗末和醋封毒腫。 "

③孟詵:"產後中風身強直, 研末酒服。 "

④《食療本草》:"助脾胃。 "

⑤《食性本草》:"主血勞風氣壅滿, 背脊疼痛, 虛汗, 理丈夫腳氣, 筋骨煩痛及陰陽毒,

傷寒頭痛, 頭旋目眩, 手足筋急。 "

⑥《日華子本草》:"利五臟, 消食下氣, 醒酒。 作菜生熱食並煎茶, 治頭風並汗出;豉汁煎治暴傷寒。 "

⑦《本草圖經》:"治頭風, 虛勞, 瘡疥, 婦人血風。 "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 並敷毒瘡。 治吐血。 ""荊芥穗, 上清頭目諸風, 止頭痛, 明目, 解肺、肝、咽喉熱痛, 消腫, 除諸毒, 發散瘡癰。 治便血, 止女子暴崩, 消風熱, 通肺氣鼻竅塞閉。 "

⑨《綱目》:"散風熱, 清頭目, 利咽喉, 消瘡腫。 治項強, 目中黑花, 及生瘡, 陰頹, 吐血, 衄血, 下血, 血痢, 崩中, 痔漏。 "

荊芥可與什麼藥物配伍:

1)荊芥配防風, 加強祛風解表作用。

2)荊芥配薄荷, 一氣一血, 可加強解表發汗之效。

3)荊芥配僵蠶, 祛風解表, 治濕勝帶下等症。

4)荊芥配白礬, 祛風化痰之效增強, 用治風痰壅盛, 小兒驚風。

5)荊芥配石膏,

治風熱頭痛。

6)荊芥配槐花炭, 祛風止血, 用治腸風下血。

7)荊芥配升麻炭, 升清陽, 止出血。

8)荊芥配大黃, 清熱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