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練習太極拳時突發氣喘怎麼處理

太極拳是中國古老的拳種之一, 也是目前人們最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 太極拳是依據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術, 綜合武術技術創編而成的。 因此, 練習陳式太極拳可以平和陰陽, 疏通經絡, 調節神經, 全面提高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各項生理機能, 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 實踐證明, 練習陳式太極拳對防治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有顯著的作用。

怎麼減緩和避免太極拳時出現的氣喘

太極拳採用腹式深呼吸,

從而使胸部應採用含胸的方式, 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便可加強呼吸的深度, 藉以減除運動中氣喘的現象。

太極拳的腹式深呼吸運動和含胸拔背的細緻練法, 對預防和治療內臟器官、機能的各種慢性疾病極有成效。 氣沉丹田是通過腹式深呼吸來實現的, 腹式深呼吸有助於潤滑內腸和增強腹壁肌的韌性和彈性, 使橫膈運動。 腹部時松時緊運動著, 練習時間長, 腹部逐漸充實圓滿, 富於韌性和彈性, 可以增強抵抗力。

太極拳練習時是一動無有不動, 應在腰脊的運動下, 帶動四肢進行螺旋形地上下、左右纏繞伸縮動作, 從節節貫串起到引長身肢的作用。 在定式時, 還特別要注意脊柱骨節對準, 使負荷能力加強,

全身骨節既求鬆開, 又要虛虛對準, 使內含騰挪之意。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 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的智慧而提出的外形和內動的要求。

太極拳掌法的特點為手指松舒.掌按出時, 不可太過於膝, 太過於膝易失重心, 手臂應處處屈而不立, 保持蓄勢。

對於本身有氣喘等支氣管炎患者, 應減緩運動速度, 避免在極寒天氣於戶處健身。

太極拳運動的人生領悟

太極圖有一條S形的曲線, 把一個圓形分為陰陽魚, 生動地表現了陰陽兩種因素的此消彼長相互作用。 人生有得有失、有順有逆、有勝有敗、有進有退、有榮有辱, 它們像太極圖一樣, 對立統一地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

太極拳運動講的是順其自然

強調虛實結合, 動則分, 靜則合, 無過不及, 隨曲就伸, 上下相隨, 內外結合, 左顧右盼。 故稱太極拳運動是全心身、全方位的有氧運動。 我們的處事和思維, 也應該順勢而為, 辯證分析問題, 尋求破解之法。 這正是太極拳中強調的“或收或放, 忽弛忽張, 神龍變化”。

太極拳中講的變, 是立於“中正”為原則

根據事物的運動變化來調整自己, 講究不偏不倚, 無過不及, 內以修身, 外以制敵, 不沾不脫, 你開我合, 你上我下, 陰陽轉換, 細心揣摩, 真積力久, “引堂入室”, “專注一方, 立身須中正安舍;支撐八面, 行氣如九龍珠”, 以柔克剛。 太極拳講的“含胸拔背”, 做人就是要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太極拳講的“虛領頂勁”, 做人就是要志氣昂揚, 正氣凜然;“身必以端正為本”,

“不偏不倚, 無過不及”, 教會我堂堂正正做人;“以浩然之氣行之, 無往不宜”, “以虛靈之心, 養剛中之氣”, 帶給我一身正氣;“虛領頂勁, 氣沉丹田”, 使我身處浮躁之世而獨享安靜之心;“培養本元, 勤學苦練”, “理不明, 延明師, 路不清, 訪良友”, “運化全在一心中”, 讓我懂事業發展之理;“運柔成剛, 剛柔相濟”, “引進落空, 四兩撥千斤”, “妙機本是從心發”, 使我領悟拳術之真諦……隨著對拳理思考的深入, 更使我將太極理論用於實踐, 很多棘手的問題竟都迎刃而解。

太極拳講究運動緩慢, 一招一勢與呼吸相協調, 使身體各器官有充沛的氧氣吸收, 達到健身之目的。 舒展的招勢, 蘊含著坦蕩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氣勢。 “能敬能靜, 自葆虛靈”, 教我知對人恭敬謙和,

也是善待自己, 達到真正靜的境界.

總結:長期打太極是有好處的, 老少皆宜, 但做什麼做什麼都要注意安全, 尤其是有一些疾病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