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吃輔食 要少調料品

油、鹽、醬、醋, 寶寶飲食上這些零七八碎的東東, 影響著小人兒一生的口味……

在《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 ~ 6 歲兒童膳食指南(2007)》中, 對給寶寶製作食物時調料的添加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比如, 它提出, 給6 ~ 12 個月的寶寶製作輔食時, 要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這些建議具體應該如何理解?到多大的時候才可以添加鹽等調味品?需要添加多少比較合適?……聽一聽專家的詳細解讀和指導建議吧!

一、寶寶食物:從無鹽到少鹽

What “無鹽”指什麼?

“無鹽”即寶寶輔食中不用添加食鹽。

Why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12 個月內的嬰兒腎臟功能還不完善, 濃縮功能較差, 不能排出血中過量的鈉鹽, 攝入鹽過多將增加腎臟負擔, 並養成孩子喜食過鹹食物的習慣, 不願接受淡味食物, 長期下去可能形成挑食的習慣, 甚至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危險。 而且, 1 歲以下的小寶寶每天所需要的鹽量還不到1 克,

而奶類和輔食中所含的鈉就足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到寶寶1歲後, 才可以適當在食物中放入少量的鹽。

1克鹽是多少?

目前, 北京市正在推廣“限量鹽勺”政策, 家庭新領取的鹽勺, 每平勺的鹽量剛好為2克。 另外, 還有一些資料供您參考:1啤酒瓶蓋(一平蓋)的食鹽是3.5克;根據目測, 1克鹽的體積大概相當於2顆豌豆粒大小。

二、關於少鹽的2個經典問題

1. 沒有鹽寶寶會不會沒有勁兒?

輔食中不加鹽並不意味著寶寶的食物中就沒有鹽。 實際上母乳、配方奶、一般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鹽, 足以滿足嬰兒的需要。 而且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攝入鹽的量明顯超過生理需要量。 除非寶寶患有嚴重腹瀉、嘔吐、大量出汗、饑餓或患有其他導致體液大量丟失的疾病,

才會出現鹽缺乏的症狀, 如睡不醒、肌肉無力等。

2. 給1 歲以上的寶寶製作食物可以加一點鹽嗎?

可以, 但量一定要適當。 因為兒童期常吃過咸的食物易導致成年期高血壓發病率增加;吃鹽過多還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 因為高鹽飲食可能抑制黏膜上皮細胞的增殖,

使其喪失抗病能力。 因此應從小培養孩子口味清淡的好習慣。 另外, 對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 更應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鹽攝入量。

需要提醒的是, 醬油、雞精等調味品以及你買回來的現成食品中都含有鹽。 所以, 如果添加了這類食品或調味品, 還要適當地減少鹽量。

另外, 建議可採取就餐時再加鹽的方法控制食鹽量, 即烹調時不加鹽, 等就餐時再放鹽, 這時放的鹽主要附著於食物和菜肴表面, 而人的口感主要來自菜肴表面, 因此吃起來鹹味已經夠了。 這樣既控制了鹽量, 保證了菜肴的口感, 還避免了鹽中強化的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損失。

三、關於少糖的3個經典問題

1.“少糖”的標準有沒有上限?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 不便制定上限。 只要儘量減少含糖高的食物攝入, 每天將甜食攝入量維持在一定範圍內即可。

2. 是不是大多數食物裡都可以給寶寶加一點點糖?

不是的, 而且恰恰相反, 給寶寶製作的大多數輔食裡不要加糖。

這樣不僅保持了食物原有的口味, 讓寶寶嘗試到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 而且還能從小培養寶寶少吃甜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因為如果寶寶從加輔食開始就較少吃到過甜的食物, 就會自然而然地適應少糖的飲食;反之, 如果此時寶寶的食物都加糖, 他就會逐漸適應過甜飲食, 以後遇到不含糖的食物自然就表現出拒絕, 形成挑食的習慣, 同時也為日後的肥胖埋下了隱患。

需要提醒的是, 寶寶與生俱來就喜歡甜、鮮味, 不喜歡苦、澀、酸味。 在餵食過程中, 遇到澀澀的綠葉蔬菜水、淡淡的營養米粉, 寶寶可能會出現難看的表情或用舌頭頂出來。 媽媽不必擔心, 多試幾次, 寶寶慢慢就會接受的, 不要因此就放棄或是加糖。

3. 用木糖醇代替食用糖是不是更好?

木糖醇對寶寶的牙齒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它的甜味並不比普通的食用糖遜色。如果給寶寶吃過多的甜食(即使裡面含的是木糖醇),同樣會干擾寶寶對其他不甜食物的興趣,會養成寶寶嗜好甜食的不良習慣。所以,採用木糖醇同樣要注意適量。

四、食物油該如何添加?

植物油主要供給熱量,在烹調蔬菜時加油,不僅使菜肴更加美味,而且有利於蔬菜中脂溶性維生素的溶解和吸收,可酌情、適量添加。

1. 食用油一般加多少比較合適?

一般6 ~ 12 個月每天5 ~ 10 克為宜;1 ~ 3 歲,每天20 ~ 25 克;學齡前兒童每天25 ~ 30 克。

2. 烹調時,採用什麼油比較好?

評價脂肪對人體的營養價值主要根據其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決定。

從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看,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植物油中葵花子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含量較高;

從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看,橄欖油、茶油、葵花子油、芝麻油、核桃油含量較高;從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看,植物油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

從性價比看,豆油、花生油價廉物美,而橄欖油、核桃油比較昂貴。總而言之,應儘量少食用動物油(包括豬油、牛油、黃油等)。

另外,烹調油也應多樣化,應經常更換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五、關於調味品的3個經典問題

1. 輔食中沒有味道,寶寶會不會不喜歡?

母乳或配方奶的味道都比較淡,如果從最初加輔食開始就做到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寶寶自然會適應清淡的食物口味,因為比起母乳和配方奶,輔食的味道已經豐富多了。如果開始添加的輔食含有鹽和調味品,寶寶適應了味重的食物,很可能不願嘗試清淡的食物了。遇到這種情況,將需要一段時間來逐漸糾正。

2. 我喜歡用市場上買來的高湯或者自己熬制的排骨湯、雞湯給寶寶放到米粉裡或者煮麵條等等,這樣的方法可以嗎?看寶寶吃得很香呢!

市場上賣的高湯如果含鹽和調味品最好不要給寶寶吃。自己熬制的排骨湯、雞湯也不要加鹽和調味品。當寶寶長到7 個月以後,可以適當添加肉泥或魚泥等動物性食物,此時也可以用肉湯給寶寶做米粉或麵條。但是,給寶寶吃湯的同時也要將適量(7 ~ 9 個月每天30 克,10 ~ 12 個月每天60 克)的肉泥或魚泥喂給寶寶,因為湯的營養物質含量遠遠少於湯中的肉,長期給寶寶喝湯將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3. 蔥、薑等調味品什麼時候給寶寶加比較合適?

3歲以後,兒童的消化功能已發育成熟,各種消化酶發育完全,腸道吸收功能良好,基本可以耐受各種口味的食物。此時可以給寶寶吃帶有調味品的食物了。即便如此,為了寶寶也為了家庭所有成員的健康,建議仍選擇少鹽、少糖、適量油的飲食習慣為宜。

 

木糖醇對寶寶的牙齒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它的甜味並不比普通的食用糖遜色。如果給寶寶吃過多的甜食(即使裡面含的是木糖醇),同樣會干擾寶寶對其他不甜食物的興趣,會養成寶寶嗜好甜食的不良習慣。所以,採用木糖醇同樣要注意適量。

四、食物油該如何添加?

植物油主要供給熱量,在烹調蔬菜時加油,不僅使菜肴更加美味,而且有利於蔬菜中脂溶性維生素的溶解和吸收,可酌情、適量添加。

1. 食用油一般加多少比較合適?

一般6 ~ 12 個月每天5 ~ 10 克為宜;1 ~ 3 歲,每天20 ~ 25 克;學齡前兒童每天25 ~ 30 克。

2. 烹調時,採用什麼油比較好?

評價脂肪對人體的營養價值主要根據其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決定。

從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看,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比動物油高,植物油中葵花子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含量較高;

從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看,橄欖油、茶油、葵花子油、芝麻油、核桃油含量較高;從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看,植物油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

從性價比看,豆油、花生油價廉物美,而橄欖油、核桃油比較昂貴。總而言之,應儘量少食用動物油(包括豬油、牛油、黃油等)。

另外,烹調油也應多樣化,應經常更換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五、關於調味品的3個經典問題

1. 輔食中沒有味道,寶寶會不會不喜歡?

母乳或配方奶的味道都比較淡,如果從最初加輔食開始就做到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寶寶自然會適應清淡的食物口味,因為比起母乳和配方奶,輔食的味道已經豐富多了。如果開始添加的輔食含有鹽和調味品,寶寶適應了味重的食物,很可能不願嘗試清淡的食物了。遇到這種情況,將需要一段時間來逐漸糾正。

2. 我喜歡用市場上買來的高湯或者自己熬制的排骨湯、雞湯給寶寶放到米粉裡或者煮麵條等等,這樣的方法可以嗎?看寶寶吃得很香呢!

市場上賣的高湯如果含鹽和調味品最好不要給寶寶吃。自己熬制的排骨湯、雞湯也不要加鹽和調味品。當寶寶長到7 個月以後,可以適當添加肉泥或魚泥等動物性食物,此時也可以用肉湯給寶寶做米粉或麵條。但是,給寶寶吃湯的同時也要將適量(7 ~ 9 個月每天30 克,10 ~ 12 個月每天60 克)的肉泥或魚泥喂給寶寶,因為湯的營養物質含量遠遠少於湯中的肉,長期給寶寶喝湯將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

3. 蔥、薑等調味品什麼時候給寶寶加比較合適?

3歲以後,兒童的消化功能已發育成熟,各種消化酶發育完全,腸道吸收功能良好,基本可以耐受各種口味的食物。此時可以給寶寶吃帶有調味品的食物了。即便如此,為了寶寶也為了家庭所有成員的健康,建議仍選擇少鹽、少糖、適量油的飲食習慣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