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六種膳食健脾胃

脾胃虛弱是因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不足的病證。 因為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症狀。 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 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 並可出現營養障礙, 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 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則水穀精微無以傳輸運化, 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後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 大便溏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 婦女脾虛帶下;舌質淡胖, 邊有齒印;脈細弱無力等一系列脾虛表現。

進補之前健脾胃

冬季進補的食物, 很多都比較滋膩, 難消化, 有些又有點偏溫補。 對於一些脾胃功能差的人, 建議先調脾胃再進補。

脾胃乃“後天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不好, 運化功能不能發揮, 吃進去的東西不能被身體消化吸收, 無法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不僅浪費補品, 甚至還可能起到反作用。

脾胃功能不好, 吃補的東西可能會成為“火”、“濕熱”、“痰”等, 誘發感冒、腹脹、胃口不好等身體不適。

下面就介紹六款膳食健脾

1、黑豆燉豬肉

黑豆50克、瘦肉100克。 先將豬肉置於水中煮開, 再下黑豆共燉, 熟後加適量調味品, 食肉飲湯。 本方有健脾、補腎、利尿等作用。

2、枸杞子粥

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 二物同煮成粥, 早晚食用。 具有健脾補腎、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3、三七山藥粥

三七5克, 生山藥60克、粳米60克、酥油適量, 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 山藥去皮為糊後用酥油炒, 令凝, 用匙揉碎, 放人粥內拌勻,

可作早點食用。

4、芡實白果粥

芡實30克、白果10個、糯米30克。 將白果去殼, 與芡實、糯米共入鍋中加水煮成粥。 本方可治療脾虛濕盛, 小便淋濁, 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 可長期食用。

5、黃芪粥

生黃芪30~60克、粳米60克、陳皮末10克。 先將黃芪煎湯去渣, 然後加入粳米煮成粥, 粥成後加入陳皮末即可。 本方能改善腎臟功能, 消除蛋白尿, 增強體質。

6、淮山粥

鮮淮山150g、大米100g、鹽適量。 鮮淮山用鋼絲在水龍頭下邊沖邊擦去外皮。 淮山洗淨切粒, 大米洗淨倒瓦煲裡放適量水煲開。 加入淮山粒中小火煲。 煲至粥綿爛, 放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功能:健脾潤肺, 益氣固。 適用於神疲乏力, 口乾咽幹, 食欲減退, 腰膝酸軟, 大便於結或泄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或兼見心悸自汗, 或眩暈耳鳴,

或肢體麻痛, 或視物模糊。 舌胖有齒痕或舌質暗淡, 苔白或幹, 脈沉細無力。

常曬腰背 健脾和胃

同時冬季養生的方法很多, 其中之一是就地取材, 比如常曬曬背, 也能益胃健脾。

因為人體的背部有上下貫通的膀胱經和督脈, 在這兩條大經脈中分佈著許多與脾胃健康相關的重要經穴。 在陽光充足的時間段, 如早上10至11時或下午4至5時, 選擇安靜的環境曬一小時的背, 然後對背部的中樞、懸樞、胃俞、脾俞、魂門、意舍等穴位進行按摩, 或在樹下做做“抗背”(用背往樹幹上一下下地抗)。

通過一曬一抗, 可起到健脾溫陽、和胃理氣、疏經活絡、利濕通腸的功效, 對食欲不振、腹脹腸鳴、消化不良及腰酸脾虛的人有很好的輔助健身作用。 但需要提醒的是,

年老體弱者室外曬背要量力而行, 同時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總結:一般情況下, 脾虛症狀不會單獨出現, 時而夾寒帶熱或是有氣滯之象, 一次沒固定的良方。 要調理好脾虛, 須結合治療和食療, 並且抽空曬曬太陽, 這樣就能夠充分的健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