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別和診斷凍瘡
典型皮損為局限性指蓋、蠶豆大小、暗紫紅色隆起水腫性斑塊或硬結, 境界不清, 邊緣鮮紅色, 中央青紫色, 表面緊張光亮、觸之冰涼、壓之褪色、去壓後恢復較慢。 重者腫脹加劇, 表面可形成水皰, 內含淡黃色或血性漿液、皰破後可形成糜爛或潰瘍。 多對稱發生於四肢遠端以手指、手背、足緣、足跟、面頰、耳廓等處多見, 亦可單側發生。 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年女性, 以肢端血運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見。 自覺有癢感、燒灼感、腫脹感。 癢感受熱後加劇, 有糜爛或潰瘍者自覺疼痛。 每年冬季發病, 天暖後自愈, 病程遷延。
根據凍傷的嚴重程度, 將其分為三度:
工度:損傷在表皮層, 皮膚紅腫, 疼痛瘙癢。
Ⅱ度:損傷達真皮層, 先出現紅腫, 繼而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或血皰, 局部感覺遲鈍, 疼痛較劇烈。
Ⅲ度:損傷皮膚全層, 嚴重者可深達皮下, 肌肉或整個肢體壞死, 一般傷後3—7天出現水皰, 肢體活動受限, 病變部位變紫黑色, 周圍水腫, 疼痛明顯, 約7天后出現幹性壞疽, 患部感覺和功能完全喪失。 約2—3周後, 凍傷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離。
如感染毒邪可變為濕性壞疽。 全身可伴有發熱、惡寒等症, 甚至出現內陷證。
全身性凍瘡者, 初起出現寒戰, 繼則感覺遲鈍, 疲乏無力, 視物模糊, 幻覺, 嗜睡, 不省人事, 體溫逐漸降低, 瞳孔散大, 對光反射遲鈍, 呼吸變淺, 脈搏細弱, 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